• 79阅读
  • 0回复

儒家“湮没”了墨家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儒家“湮没”了墨家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科技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始终没有获得一席正位。从思想渊源上看,这得追溯到孔子的学说。春秋战国时代有孔墨显学之争,但历代统治者将孔子学说发展、改造,从而形成统治者的思想武器——儒学,墨学则终被湮没。儒学几乎统治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教育,从而拒科学于学校教育之外。
墨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与孔子之儒学平分秋色的,而教育内容却是截然相反的。从教育目的言,墨子是要实现“兼相爱、交相利”的“兼爱”学说,因而,他所要培养的人是“为义”之“兼士”。“为义”之“兼士”的培养,是着重在一定的技能知识。《墨子·耕柱》:“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这就譬如“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这便是“役夫之道”,是“专学贱人之鄙事”,而墨子却以此为其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孔子讲求的终是统治之术,藐视生产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授。孔子的这个思想,影响了以后中国二千多年的学校教育。
墨学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内容有:几何学的点、线、面、体等说明,力学中的杠杆、天平、秤、滑车、斜面等的说明,光学中的阴影,倒影、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原理。当时,儒家是求治人之道,虽然追求知识,但多在道德伦理方面论说;道家接近自然,则多重冥想虚幻;名家则是玩弄文字语言的概念游戏。唯独墨子及其弟子直接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注重由此而日积月累的知识,后学继此精神加以组织、发挥、说明,遂以科学技术知识作为其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倘若墨学能在封建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或不被儒学所湮没,中国古代教育大概是会朝着另一方向发展的,中国的科技将会是另一番面貌。
        (摘自2月3日《科技日报》 白莉民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