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匈牙利钢城新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5
第6版(国际)
专栏:

  匈牙利钢城新传
侯凤菁
烟雾迷漫的钢城欧兹德坐落在匈牙利北部山区的一条林木葱笼的峡谷里。城内那个具有140多年历史的欧兹德钢铁厂是全国三大钢铁企业之一,以往曾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过重大贡献,如今在贯彻匈牙利《经济—社会振兴计划》、改变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然而,欧兹德人为企业新的发展正在艰辛地铺设一条新路。
匈牙利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够合理,国家每年要向一些工业部门提供大量生产补贴,财政负担十分沉重。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社会振兴计划》规定,为了克服目前经济困难,必须改变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性强、在世界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同时坚决压缩亏损的产业和关闭长期亏损的企业,解放出的劳动力可以向需要发展的生产部门合理地流动。为此,钢铁工业与采矿工业和建筑工业一起,便都被列为必须压缩的工业生产部门。
欧兹德钢铁厂历来主要生产向欧洲共同市场出口的钢材。但近年来由于设备缺乏更新、技术落后、所用铁矿石品位低,加上国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度跌落,这个厂的生产连年亏损,仅1985年的亏损额就达18亿福林。1986年国家计委决定,该厂应尽快进行整顿,减少钢材生产量、裁减职工。当时全厂职工人数为1.32万人,占这个5万人口城市就业者的一半。工厂宣布1987年减少职工3400人。消息传出后全城震惊,据匈报报道,当时人们因怕失业而“焦急、谩骂”和“人人自危”。全国舆论也为之大哗,欧兹德人的就业境况一时成为国内外密切注视的目标。
它如今情况怎样?
在欧兹德钢铁厂的一幢旧办公楼里,身材魁梧的厂劳资处长科莫罗什·伊姆雷介绍说,“企业整顿工作进展顺利,迄今已取得初步成果”。
从1986年第四季度起,工厂有3座旧高炉和旧炼钢炉以及两条轧钢流水线陆续停产。到1987年底,已减少职工近3000人。1986年的企业亏损额已降到5亿福林,1987年则可达到收支平衡。在压缩生产的同时,工厂已着手进行技术改造。将建造新式炼钢炉、轧钢流水线和连铸设备。
科莫罗什说,工厂开始进行整顿时,来自社会的压力很大。但从领导到普通工人都懂得,如果不从国家全局出发尽快改变不利的产业结构,整个民族就难以摆脱经济困境,因而,他们执行国家决定的态度很坚决。在安置被裁减的职工的问题上,工厂做了很多细致的工作。厂里专门成立了安置办公室,统一负责为被裁减的职工推荐新工作、组织改行者参加职业培训和为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办手续。在迄今已被裁减的职工当中,大部分人或者已经自己找到新工作,或者已经退休、服兵役,只有500人需要安置。工厂为其中的400多人提供到厂外就业、接受培训等机会,只有50人的工作问题迄今尚未解决,成为“暂时失业者”。这些人最初在6个月内可领取原工资,之后3个月可领取原工资的75%,再以后3个月可领取原工资的60%。1年之后仍找不到工作则完全停发工资。这样的人估计是极少数。而且当地政府将组织他们在城里参加植树、挖水沟等劳动,付给报酬。
欧兹德是当前匈牙利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缩影,全国经过这样的变化,产业结构将逐步趋于合理,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国民经济状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