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一瞬间 读项而躬组画《穿山透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5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瞬间
读项而躬组画《穿山透地》
陈兵
伴随着沉雷般的爆破声,开在半山腰上的前沿坑道口喷发出一股夹带着碎石飞沙的浓烟。一群性急的战士不等硝烟吹散,便欢呼雀跃地冲进了到处弥漫着刺眼呛鼻的苦辣气味的坑道深处,像围绕着北京名胜古迹九龙壁前的外地游客那样,用自己的耳朵紧紧贴在余热未消的石壁上静候佳音……
一束刺眼的白光穿透了灰蒙蒙的夜幕,战士们终于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两个满面灰烟、汗淋浃背、憨厚纯朴的“最可爱的人”,从刚挖通的坑道口里探出半截古铜色的光膀子,那把经不起岁月和坚石磨损、从一尺多长缩短成铁鎯头一样的工兵十字镐,在他那粗壮有力但布满血泡的手里欢快地不停挥舞着……
这条从后山直贯前沿阵地的坚石坑道打通了!
这是人们的感情处于极度兴奋的沸点上的一瞬间。这是画家筛选出富有情节的多么美好的一瞬间。
这条蛇形坑道打通的一瞬间,活像银幕上闪现的蒙太奇,仿佛把我带回到三十多年前朝鲜战场战火纷飞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在那横贯朝鲜半岛几百里长的广阔战线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硬是把绵延“三八线”上所有的大石山凿通,构筑了人类战争史上堪称奇迹创举的地下长城——坚不可摧的坑道工事。
大型油画《穿山透地》以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和厚重结实的生动造型,真实地表现了后方坑道直通前沿坑道刚刚挖通的瞬间,同甘共苦的战友们在坑道胜利“会师”时感情无比兴奋的一刹那。战争年代像金子一样纯真的战友情谊的强烈渲染,和画面上螺旋形构图布局造成的“穿”“透”力的处理,使这幅油画严肃的主题和欢快的节奏产生和谐的音乐感。
为了表现出坚石坑道上婀娜多姿的各类石头的质感、量感和色感,画家在精心设计的特别粗糙的画布上,运用画刀、大笔多层次刀刮厚涂,这种纵横捭阖、横扫千军的凌厉笔势,畅达有力地使画面形象和表层“肌理”富有坚硬厚实的雕塑感。如果按照生活的真实法度,画面左上角的前沿坑道口是看不见的。为了突出“穿”“透”的主题思想和画面欢乐的节奏气氛,画家大胆摒弃了单纯写实的传统,采用民族绘画中“遗貌取神”“以神写形”“以形传神”的传统技法,把画面的形象统一在欢乐的主旋律和光波最长的金灿灿的黄色暖调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油画语言特有的丰富的表现力,成功地塑造了朝鲜战争年代依托坑道防御作战这个特定条件下志愿军顽强拚搏的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
长期卧床和胃癌顽强搏斗了十四年的广州军区老画家项而躬同志,确实是抱着偿还心愿、缅怀战友的纯金一样的真情创作《穿山透地》这幅油画的。
(附图片)
穿山透地〔油画〕项而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