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企业改革创新篇——获得企业改革创新奖的经营者发言摘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6
第2版(经济)
专栏:

  企业改革创新篇
——获得企业改革创新奖的经营者发言摘要
编者按: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使企业在完善经营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少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日前获得国家经委企业改革创新奖的首钢等七个工厂,就是杰出的代表。今天本报刊登的,是这七个工厂经营者的书面发言中的一部分。
  以承包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使首钢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机制,连续9年利润平均递增20%。
首都钢铁公司董事长周冠五:首钢是1979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8个企业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我们根据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在企业内部实行岗位承包和专业承包,即:把企业对全民承担的责任和企业经营目标,层层分解到人,既包又保,并对包、保的任务实行严格的考核。在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上,1984年起,国务院批准首钢实行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挂钩浮动,使职工收入的增长由过去的伸手要变成现在的自己创。对国家,1983年主动把年上交利润递增率从6%提高到7.2%。改革以来,我们注意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逐步完善了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企业的重大决策都先提交全体职工充分讨论,再由职代会决定。
以承包制为中心的这一系列改革,使首钢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机制,体现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利益的一致性。目前,我们已连续9年实现利润平均递增20%。1987年实现利润13.45亿元,跃居全国第三位,为改革前1978年的4.49倍;国家从首钢得到的实际收入逐年增多,1987年上交财政税利10.1亿元,9年共上交59亿元,企业用自留资金为国家新增固定资产21亿元,9年国家从首钢实收80亿元;企业留利逐年增多,加快了首钢主体设备现代化更新改造步伐,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职工生活不断改善,1987年职工月平均收入达182元,比1978年提高近2倍。
承包,不是一包了事,而是注意摆正承包经营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关系,使承包经营取得最佳效果。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经理霍荣华:我们公司承包经营搞了5年,对上,主要是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对内,目标分解,层层承包;同时,横向联合与承包经营相结合。5年来,国家多收了3个亿,企业多留了1.2亿,职工收入明显提高。
承包经营的作用很大,但也不能代替一切。吉化注意摆正承包经营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各种关系。
一是摆正承包经营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我们不是拚设备,而是集中资金,抓技术改造。5年中,共投入资金3.29亿元,相当于整个企业留利55.5%,完成了224项技术改造项目,使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证了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二是处理好承包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承包基数是利益分配的基础,定高了,承包者望而生畏,定低了,承包者唾手可得。我们采取一年一调基数,拉齐各单位“起跑线”,使各单位在平等条件下竞争。
三是处理好承包经营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吉化按照“抓管理,上等级”的要求,从基础工作抓起,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
四是处理好承包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我们先后开展了“认识王凤山”的讨论,进行“我爱吉化”教育,使“团结、进取、实干”的吉化精神和“严、细、实、快”的吉化作风发扬光大。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特色,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招标竞争为经营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沈阳电工机械厂厂长李正治:按照承包合同,我厂1987年要实现利润360万元,如果完不成经营目标,厂长要免发奖金,减少工资,直到只拿50元生活费,并就地免职。我在中标承包时,这个厂正面临着许多困难:市场不景气,订货任务不足,原材料涨价,增支因素达400万元。要实现合同目标,风险确实很大。
可是,竞争当厂长,不是人家要我干的,而是我自己投标竞争来的。经营目标也不是政府下达的,而是我根据厂里的情况主动提出来的。这是自找压力,自找风险。跨地区、跨部门的招标竞争,为人才流动、为企业家脱颖而出提供了条件,竞争也给应聘者带来了风险和压力。这风险和压力也是动力。我参加投标,为的就是干一番事业。
去年,我在企业内部搞了全面承包,把经营指标层层分解,风险共担、利益同享,调动了广大职工积极性。我还注意集思广益,听取群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结果全年实现利润362万元,比1986年增长13%。
承包经营以后,企业的经营者要致力于内部的配套改革,在配套、完善、深化、发展上下功夫。
北京第一机床厂厂长刘庆桃:承包之后,企业的自主权扩大了,压力和风险也大了。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当企业和国家的关系明确之后,主要任务是要认真搞好企业内部改革,通过层层承包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我们注意解决了几个问题。
首先是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积极抓好品种开发,促进技术进步。其次是针对承包中容易出现的“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我们把质量列为重点考核指标,实行质量否决权。第三,严格进行考核,考核时只追究内部第一责任。第四,强调整体效益,提倡打团体冠军。第五,把承包责任制和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第六,解决好承包人的利益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进一步配套、完善、深化、发展“保、包、精”承包责任制,使企业内部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推行优质品达标工资制,改革企业的分配制度,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
邯郸春蕾瓷厂厂长史广森:陶瓷业是微利行业,经济效益低,但对社会贡献大。1985年,我厂开始实行亏损自补,欠债自还,盈利全留,一定三年不变的特殊政策。1986年,我们在“单车承包”的基础上,首创“优质品达标工资制”,实现利润138万元,还债117万元,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所谓达标工资制,就是工人生产的产品每交1000件一级品,按不同品种的不同单价计发工资,不受工资等级限制,多交多得,少交少得,不交不得。生产的二三级品销售收入和成本相抵消,企业不赔不赚,厂里不发工资;次品则倒扣工资和奖金。
1986年前,我们实行计时工资加奖金的分配制度,工资管饭,奖金管干,它的最大弊端是只考核劳动时间,不考核劳动成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我厂工序复杂,手工操作多,产品质量与工人的自觉性、责任感有直接关系。而一级品率高低决定着我厂的盈亏,所以达标工资制非常切合我厂的实际情况。
“将点兵,兵选将”,劳动组合搞活了固定工制度,为企业带来了生机。
青岛显象管厂厂长王昭地:我厂是个中型企业,1081人中,固定工999人,主要生产14英寸和17英寸黑白显象管。
过去,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企业不改变这种状况,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不可能提高。去年,我们在劳动制度改革上进行新的探索——实行劳动组合制,“将点兵,兵选将”。
推行这种办法,科室由29个精简到18个,生产人员及辅助生产人员减少了14.9%,一般管理人员减少了近1/4。组合后全厂富余人员177人。
劳动组合使企业人马精干了,同时也逼得企业寻找门路安置精简下来的人员。我们成立了劳动服务公司,开办商店和粉刷油漆、木材加工等十多个服务组,同时与外单位搞了5个项目的联营,使富余人员大部分得到了安置。
劳动组合提高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去年同1986年比,显像管产量近40万只,提高近10%,成品合格率达到85.7%,提高3.66%,销售收入提高60.8%,消耗下降,利税比上年提高30.19%。
随着承包制的发展,“厂内银行”应运而生。它之所以能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在于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在企业内部全面实行买卖关系。
吉林省通化市第三针织厂厂长叶淑梅:我厂是个小型针织企业,从1982年开始,在实行承包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办起了“厂内银行”。
“厂内银行”的特点是,把企业内部一切经济活动都以资金运动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实行买卖关系,由“厂内银行”计价结算,对资金运动进行监督、控制,为落实承包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了适应落实承包制的需要,我们把“厂内银行”的核算工作沿着纵向延伸,承包到哪一层,“厂内银行”就跟踪到哪一层,经济指标包到哪个岗位,“厂内银行”就核算到哪个岗位。
实行买卖关系,增强了职工的价值观念,调动了大家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厂内银行”起到了经济杠杆作用,有效地控制了生产费用的支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厂内银行”也强化了计量定额、原始记录、标准化等项基础工作,促进了企业管理素质的提高。我厂从1982年以来,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11.7%,利税年平均增长17.6%。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