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情同手足 温暖如家——北京军区某团四连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7
第2版(要闻)
专栏:

  情同手足 温暖如家
——北京军区某团四连纪事
在北京军区某团,人们都赞美四连“官兵情同手足,连队温暖如家”。笔者慕名走访了四连。
生活在四连的人,谁都有这样的感受:自己家庭考虑不到的事,连队有人替你想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连队能帮助你得到圆满的答案。用战士们的话说,这里有胜似小家庭的温暖。
去年4月底,集团军在该团召开文体工作现场会。团里决定抽三班长赖清辉参加表演赛。可事不凑巧,参赛前两天,小赖收到女友的来信。信中说她生病住院,急需一笔款子。如他筹集不到400元,父母就准备把她许配别人。这一下小赖可犯难了,哪拿400元呢?就在他参赛期间,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又托同乡给小赖捎来口信,让他赶紧回去想想办法,兴许还有点希望。小赖不在,小王把这个情况向连里作了汇报。干部是战士的“主心骨”。连长和指导员一合计,当晚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会上,连长向大家介绍了小赖的家庭情况,倡议全连同志为他排忧解难,说完便从兜里掏出二十元放在桌上。顿时,十元、五元、两元、一元等不同面值的钱送到了连长手中。不到半小时,全连集资了480多元。赖清辉比赛归来,得知此事,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在四连还传颂着“假病真医,治好思想病”的故事。小周从“鱼米之乡”来到四连当战士,吃不惯北方的饭,受不了连队的苦,想着中途退伍,到处扬言自己有慢性肝炎,谁接触传染谁,想让别人讨厌他,促使领导让他复员。为治好他的“病”,全连战士采取了以情动情的办法。小周稍有不舒服,干部就带他到卫生队检查,炊事班给他开小灶,班长给他洗衣服,战士们主动找他聊天、解闷,大家诚心诚意地关心他,谁也不直接戳他的“西洋景”。终于唤醒了他的那颗“冷”了的心。小周流着热泪亮出了装病闹复员的“老底”。打那以后,他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了团组织。
新战士小齐家在城市,从小娇生惯养,来到连队后,一度不安心工作,经常惹事生非,不少人把他当成“包袱”。去年8月,这位新战士接到父亲病重住院的电报,十分想回去看望久病的父亲,又怕连队干部不信任他,说他撒谎,不给批假。排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跑到团部给他请假,就在这位战士内心非常痛苦的时候,排长把团里的准假证送到了他的手中。他感动得含着泪说:“领导拿咱当人,咱一定要好好做人。”从此,小齐进步很快,各项工作走在前面,后来还担任了副班长。
1983年以来,这个团先后做好了13名战士的思想转化工作。其中4名同志入了党,5名同志当了正副班长。
“这里有战士成才的路。”这是人们对四连的赞誉,也是四连凝聚力的关键所在。有心人曾作过统计:近四年来,从四连退伍回乡的战士几乎没有一个是“空手”而归的,他们有的是养殖行家,有的是烹调能手,有的则是绘画人才,这里浸透了连队干部的心血。
1985年,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开始招生。连队先后有10名战士参加了法律、农村企业管理等专业的学习。党支部规定参加大专学习的每人奖40元,中专每人奖20元。连里科学安排工作,千方百计地挤时间让战士学习。在农忙季节,连里6名干部主动承担了这10名战士的生产任务。战士们看到干部是这样诚心地支持自己学习,无不感动。两年后,战士们拿到了毕业证书。
战士赵玉臣是个“猪倌”,起初干这项工作很不愿意,总想改行。指导员马青就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讲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激起了他立志养猪成才的信心。连长还利用出差、探家的机会给小赵买来养殖方面的教材,闲时还同他一起琢磨。在连队干部的帮助下,赵玉臣学会了科学养猪,每年都给连队增加收入5000多元。他发明的“盐酸无曲发酵饲料”,解决了当时北方部队猪饲料缺的难题,北京军区专门为其召开了授奖大会。
干部爱战士,战士更爱连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为连队建设作贡献。十多年来,连队先后立集体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七次,1983年,被北京军区树为“硬骨头六连式”的连队,连队党支部连续17年保持先进,在连史上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吴宝根 王卫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