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火山下的“瑞士”——访哥斯达黎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7
第3版(国际)
专栏:哥斯达黎加通讯

  火山下的“瑞士”
——访哥斯达黎加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到圣何塞,刚好旭日东升。霞光把堆青叠翠的丛山染上了一层金黄的色彩。通往市中心的公路两旁,绿得迷人的田野里,错落着一座座漂亮的庄园和农舍。高大的热带乔木上,结满了红色的花。从奔驰在起伏的公路上的汽车里远远望去,像是一团团跳动着的火。这动感与清晨的静谧凝合在一起,给这山间谷地平添了无穷的妩媚。这是号称“中美洲瑞士”的哥斯达黎加给人的第一印象。
哥斯达黎加,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富饶的海岸”。1502年,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在他第四次美洲之旅来到这里时,有感于土著人身上佩戴的金子饰器和物产的丰饶,给它取了这个名称。从哥斯达黎加的国徽上可以看到,代表全国7个省的7颗星照耀着耸起的火山,山的两边是太平洋和大西洋,辽阔的洋面上的一艘船象征着哥伦布的发现,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哥斯达黎加的过去与现在。因为首都圣何塞至今还是一座由火山包围着的城市。
有趣的是,哥斯达黎加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也与它的地理环境十分相似。在中美洲国家中,哥斯达黎加早在1948年,就废除了正规军,表示以和平民主立国。目前,全国只有不足万人的城市和乡村卫队。几十年来,这个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并以其总人口80%以上受教育而标榜为“中产阶级的国家”。但是,邻国动乱不休,给它带来了麻烦,像一座时时爆发的火山,威胁着它的和平与宁静。先是尼加拉瓜独裁者索摩查王朝的遗老遗少蜂拥而入,后是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进入哥斯达黎加建立基地。不久前,尼加拉瓜击落一架侨居哥斯达黎加的美国庄园主的飞机。驾驶员承认他在哥斯达黎加境内的庄园是反政府武装的一个基地。
哥斯达黎加不愿意卷入邻国的纷争。阿里亚斯总统为中美洲的和平到处奔走,并因为他的和平计划对中美洲和平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获诺贝尔和平奖。但是,中美洲的战火至今还没有停熄。正由于战乱,成立于60年代的中美洲共同市场也难以为继了。近年来,在共同市场的贸易中,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尼加拉瓜四国缺少支付能力,已经积欠哥斯达黎加3.5亿美元。经济贸易部的官员说:“我们也不是一个富有的国家;每生产1美元的东西要进口60美分的原料。事实上,等于是哥斯达黎加借了外债生产出来东西提供给中美洲其它国家。这样的共同市场于我们何益呢?”“虽然哥斯达黎加没有战争,但是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头等重要的。哥斯达黎加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使共同市场对彼此有利,刺激哥斯达黎加的生产。”
看起来,政府官员比较理解政府对地区和平的努力。但是,普通群众并不完全这样。他们抱怨总统对国内的事情管得太少,抱怨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我在圣何塞的几天里,哥斯达黎加货币曾经一次贬值6%,据说是近年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贬值。超级市场里,营业员忙不迭地把新的价格标签贴到各式商品上去。出租汽车业主们举行罢工,用自己的汽车封锁了市内的主要通道,向政府施压,要求减少税收。中央银行间隔的街上,“黄牛”一个挨一个站在商店门口,向过往的游客炒卖外汇和本国货币。接着,屠宰场又罢工了,餐馆的老板抱怨说:“连肉都没了,怎么开业”。但是没过几天,出租汽车复工了,肉也有了,这要归功于政府谈判与调解矛盾的能力。
哥斯达黎加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园经济的国家,号称“香蕉王国”和“咖啡园”。香蕉出口到美国,咖啡出口到欧洲。拥有种植园的都是殷实的大户。现总统阿里亚斯家是祖传四代的咖啡园主。老一代的哥斯达黎加人满足于依靠香蕉和咖啡获得富庶的田园生活。但是,年轻一代把这种植园经济称之为“点心经济”,因为香蕉和咖啡填不饱肚子,也满足不了今天的需要。到去年为止,将近300万人口的哥斯达黎加已经积欠36亿多美元的外债,其中绝大部分是公共外债,每年要以国民生产总值的7%或出口总额的30%用于支付外债利息,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拉美其它国家一样,哥斯达黎加感到传统发展模式的危机,并且想要改变传统的“点心经济”。从去年开始,哥斯达黎加开始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执行一项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发展非传统产品的加工与出口,开拓非传统的贸易市场。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虽然开始发展了纺织工业、塑料工业和医药合成工业,从棉纱到增塑剂,都得逐一进口。非传统产品的加工与出口,主要是肉类、蔬菜、柑桔、柠檬等其它水果。近来还发展了鲜花的种植和出口,非洲麻的综合利用。政府制订了到1990年的国家发展计划,打算在15年到20年的时间里,形成一个奠定在科学的和技术基础上的合理的发展模式。当然,这个模式还要摸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