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让和平钟声长鸣——记保加利亚的“和平旗帜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9
第3版(国际)
专栏:

  让和平钟声长鸣
——记保加利亚的“和平旗帜运动”
本报记者 郑园园
索非亚东郊、维托沙山山麓,一片绿色开阔地上,矗立着一座造型独特的纪念碑。在索非亚采访的日子里,我每次从维托沙山路过,都被碑里传出的阵阵钟声吸引。保加利亚朋友告诉我,这是“和平旗帜运动”的钟碑,建立于1979年。
197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儿童年”。这年年初,保加利亚美术学校的学生提议在索非亚召开国际儿童会议,这个建议得到保加利亚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8月,76个国家的1300多名14岁以下的儿童来到索非亚,和小东道主一起,实现了首次世界儿童大联欢,同时向全世界儿童发出了呼唤和平的《儿童宣言》。这次起名为“和平旗帜运动”的聚会,成为“国际儿童年”中的一桩盛事,受到了教科文组织的赞扬,自此以后就定期化了,3年一度,各种肤色的儿童代表相会在索非亚。
钟碑是为迎接这儿童的盛会而建的。碑身由8块高37米的门柱式混凝土板组成,两块一组形成4个直角形立柱,朝着东南西北4个方向,象征“和平旗帜运动”面向全球的儿童。碑的上方留出一个球形空间,中间悬挂着大小不一的7口钟,象征着地球上的7大洲。碑身的正面,镶嵌着3个金色大字:“团结、创造、美”,这是“和平旗帜运动”的口号。保加利亚前文化部长柳德米拉这样对孩子们阐述这3个字的含义:“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团结是你们的盾,创造是你们的剑,按照美的原则建设世界是你们的使命。”
100多个钟座围着碑身形成不同水平面的两个半圆形。钟座上挂满琳琅满目的钟,这些钟都是“和平旗帜运动”的参加国赠送的,总数已达76个。尼泊尔的钟最古老,它来自喜玛拉雅山上的伯舒伯蒂寺庙,是公元11世纪铸造的,保加利亚的钟最大,重1300公斤,这是保加利亚为纪念立国1300周年特意铸造的。这里,有苏联的“钟王”及美国的“自由钟”的缩小仿制品,也有土耳其的别致的“串钟”:12个钟,从大到小,从上至下,串联在一起,风轻轻一吹,便叮叮当当地响起来。我国送来的是春秋时期甬钟的仿制品。到钟碑来敲钟,已经成为儿童联欢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们小鸟似地奔到钟座前,使劲地敲,快乐地敲,钟声和歌声交织,升上蓝天,飞向天际。古代报警的钟声,已被赋予全新的意义,成为儿童对和平、对未来的热切呼唤。
“和平旗帜运动”有一个常设机构,那里的20名工作人员,为促进各国儿童的了解和交流,为挖掘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孜孜不倦地工作着。他们举办一年一度的世界儿童艺术(绘画、作曲、诗歌)竞赛,他们在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20个国家举办过儿童艺术作品巡回展览。由于他们的工作,“和平旗帜运动”的影响日益扩大,在一些国家都设立了“和平旗帜之友”俱乐部。去年9月,这个机构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和平使者”奖。
在索非亚奥鲍里斯特街的一幢办公楼里,我见到了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戈耶夫。戈耶夫筹备过3届儿童联欢活动,眼下正忙着今年夏天第四届的准备工作。每当他看到各国儿童在沥青马路上绘出五彩图画,在文化宫里交流创造发明的经验,在青山绿水间结伴旅游,他的心头就充满了崇高的使命感。他做的点点滴滴工作,是为和平之树培土浇水,是为时代大潮推波助澜。他接待的各国儿童,无论是来自安定的国家的,还是来自尚有战乱的国家的,今天他们在索非亚握手,明天绝不希望在战场上厮杀。戈耶夫对我说:“语言不通的小伙伴,相处10天后,总是挥泪分别,那难舍难分的场面真令人感动。是友谊的语言、和平的语言,沟通了幼小的心灵。要是成年人都有孩子那般诚实、纯洁的心灵,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和戈耶夫分手后,我又一次经过钟碑,又听到了那钟声,一下,又一下,有的洪亮,有的低沉,有的清脆,有的悠扬,它们汇成了一支优美的乐曲,像是和平的赞歌,在索非亚上空久久回荡……
(附图片)
索非亚的“和平旗帜运动”钟碑。 郑园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