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大连一批骨干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去年出口大企业十五家创汇三亿八千多万美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连一批骨干企业迈向国际市场
去年出口大企业十五家创汇三亿八千多万美元
新华社大连2月19日电(记者王启星)“不和国内同行抢饭碗,敢与世界强手比高低。”大连市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国内原料和市场紧张的情况下,转身向外,到国际市场上显示身手。1987年,大连机电、冶金、石化、轻纺等行业中创汇300万美元以上的工厂已有15家,创汇总额达3.86亿美元。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大连市,有一批产品荣获国家质量金、银奖,是国内市场上的“快货”。改革、开放打开了这些企业的眼界,他们不再满足于在国内拿金牌。几年来,这些企业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享受的优惠政策和港口方面的便利条件,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决心在国际市场上创名牌。
由轻车熟路的国内市场转向充满风险的国际市场,首先要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大连电机厂是我国中小型电机的主要生产厂,也是同行业中最早获得国家质量奖的企业。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他们毅然舍弃眼前利益,淘汰了在国内畅销的银牌产品J02系列电机,开发出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的Y系列节能型电机。经测定,新产品达到世界名牌联邦德国西门子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去年,这家工厂的Y系列电机出口量达到26.6万千瓦,居全国之冠。
为了迅速变国优产品为世界名牌,大连这些骨干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坚持“吃软食、重消化”的方针,即以引进国际标准、设计制造技术软件为主,同时注重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这样做既节省了大量外汇,又可避免总是跟在人家后面“等距离追赶”。大连船用柴油机厂在80年代初引进国外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后,到目前已更新了7代产品,推出13种新机型,始终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前进。这个厂今年1月交工的12750马力5S60型船用主机,是国际上的最新机型。挪威船东在验收时称之为“目前世界上装置最复杂、工艺技术最先进、使用最经济的船用柴油机”。被称为“远洋轮心脏”的船用柴油机,过去一直是我国船舶制造业的薄弱环节。很多国内船都装进口机,仅大连造船厂70年代就进口了30多台。现在情况倒过来了,许多出口船用上了国产机。
走大进大出之路,靠国外原料创国际名牌,是大连许多企业正在努力探索的新课题。拥有12块质量金银牌的大连石化公司,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近年来,他们率先将航空煤油、石脑油、润滑油基础油、散装食品蜡等石化制品推入国际市场。1985年,这个公司与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共同组建国际贸易公司,先后进口5万吨原油,加工后再返销国际市场,不仅为国家多创汇240万美元,企业也获利1000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