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挚爱和痛苦的感情历程——读荒煤的《荒野中的地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0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挚爱和痛苦的感情历程
——读荒煤的《荒野中的地火》
缪俊杰
在与荒煤同志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一谈起往事,就很动感情。前年冬天,他因病住在协和医院,我去看他,问起他在《十月》上陆续发表的文学生活回忆录何时写完,谈着谈着,他便有些哽咽,眼里闪着泪花。看到他如此动情,我只好另找话题,想使他平静下来。但我一直想着这件事。不久前,荒煤同志托人送来了由十月文艺出版社集结出版的他的新著《荒野中的地火》,一口气读完,才使我顿悟,这位75岁高龄的文学前辈,为什么一谈起往事就如此动情。
《荒野中的地火》与一般的“回忆录”不太相同,它不以翔实的史料见长,而是以感情抒发取胜。与其说是一部有史料价值的著作,不如说是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在这部14万字的散文集中,作者以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散文笔法,记录了一位在时代大潮中不甘困顿的知识青年挚爱和痛苦的感情的历程。作者出身在一个并不殷实但比一般劳苦大众境况要好的家庭,这就使他在革命中经历了一个独特的途程。在这部回忆录中,作者以直面人生、严于解剖自己的现实主义态度,真实地描绘了自己走上革命文学道路的艰难的历程。复杂的社会环境,父辈的革命生涯与失落,使他年轻时期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矛盾重重的动荡不安与徘徊彷徨之中。但在血与火的时代潜流中,这颗朦朦胧胧,时有幻灭之感的灵魂,终于在荒野中的地火烛照下,警觉苏醒,成为了时代大潮中闪光的生命。读作品,我受到了这股真挚的感情的深刻感染。
在那黑暗的旧世界里,人间不只有恨,也还充满着爱。在作品中,流溢着作者对那些善良而又“命苦”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善良的女性们的挚爱。作者所接触的人,尽管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不同的命运归宿,但那些善良的亲人们都充满着人道主义的感情。因此,多少年后,作者对于抚养过他的充满母爱的“伯伯”(伯母),对于给他文学启蒙的有点像新女性的母亲,对于在困顿中给过他资助的谢阿姨,对于早逝的少年女伴海丽,对于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小陈、老傅和吴教员,对于左联的领导和先驱者,都充满着挚爱;甚至对于那徘徊在南京路上只有一面之缘的可怜的女性和流落在武昌城里命运可悲的“小桃红”,也有一种悯爱之情。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洋溢在书卷之中。
荒煤同志是评论家,也是散文家,他早年写过许多散文和小说。我看,他的这本《荒野中的地火》是熔散文、小说与评论的特色于一炉的。单篇是散文,连贯起来有故事和人物,也可以作小说来读,夹叙夹议又具有评论的特点,无论是作为史料或是作为文学作品,都值得我们一读。因为在这里有灵魂的闪光,有感情的流溢和历史的轨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