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阅读
  • 0回复

更加开放 更加放宽 更加放权 广东外贸出口生机勃勃 出口额年年有突破,工业产品比重激增,国际市场不断扩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1
第1版(要闻)
专栏:

  更加开放 更加放宽 更加放权
广东外贸出口生机勃勃
出口额年年有突破,工业产品比重激增,国际市场不断扩大
本报广州2月20日电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省委、省政府运用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提出了“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政策更加放宽、对下更加放权”的方针,给全省外贸出口带来勃勃生机,发生了4大变化。
一是外贸出口额年年有新突破。1979年出口额为17.19亿美元,1981年发展到24.18亿美元;1985年又出现新的飞跃,出口额达到30.35亿美元,去年发展势头更猛,达到52亿多美元。
二是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出口商品原主要靠农副土特产和日用小五金,到1982年工业产品占外贸出口总额的67%,去年上升到将近8成。由于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日益扩大,其发展速度超过了土产、矿产等原料性商品的发展速度。
三是变单调的出口渠道为多渠道的出口格局。现在,不但省内出口渠道广,还利用广东是全国性外贸口岸的条件,积极为兄弟省(区)代理、代销出口商品,即以联营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发展对外贸易。新辟的这一渠道,一年增加出口达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近两成,并返还数千万美元外汇给提供出口货源的省(区)。
四是出口市场从以港澳地区为主逐步向经济发达、进口能力强的远洋市场转移,参加了国际经济大循环。目前,广东的出口商品远销世界各地,还出现了155个海外企业,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做生意。
改革开放给广东外贸出口带来的4大变化,其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切实遵循中央的部署,推进多层次开放地带的建设。深圳、珠海、汕头3个经济特区,广州、湛江两个沿海开放城市及其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外引内联,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全省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阵地。
建立出口生产体系,为出口提供稳定货源。出口生产体系主要采取“四个一点”(地方拿一点、银行借一点、争取中央支持一点、省经贸部门调剂一点)的办法。近5年间,创办和纳入出口基地及出口生产项目达1248个,其中835个项目已投产,年出口12.68亿美元。同时采取优先发展出口产业的措施,逐步形成了一批骨干出口商品。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商品从1979年的35个发展到现在的近80个,为扩大出口创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把利用外资与发展外贸出口统一起来。这9年,全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80多万台(套),1600多条生产线,使一批工业行业面貌一新,开发了上万个新产品,创汇农业也蓬勃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竞争力的新商品。
下放出口经营权,把外贸经营搞活。经过几年的探索,现在全省大部分市(地)、县都有了出口经营权,也把这个权给予具有出口条件的生产企业,允许他们对自己生产的商品直接经营出口。对于自营出口一年达到200万美元,或能为当地提供货源1000万元以上人民币的市(地)、县,允许增设支公司。支公司出口比重现在已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