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北非西亚感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1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北非西亚感兴
王佐良
南岸见闻多少地方有同样的困惑:两个时代,两种语言,两类文明,古老而温暖的乡情,薄薄的一层时髦香粉,为了彩旗、演讲和阅兵。深刻的创伤未被宽恕,到如今姑娘们还在让人轻薄,疾驰的是闯入者的后代和私生子,仗着昨天主子传下的势利,喧闹而放肆,像他们的跑车。一百年的教育和示范,清早饮咖啡读报纸成了习惯,尖面包代替了骆驼背上的烤囊,贪婪地读着北岸的人物风流,酒会上读起了消解论和现代后。默不作声蹲着的一群,肤色和头巾各有渊源,龙蛇在沙漠里沉睡了,眼看着今天变幻的街景,他们心里自有哀乐和主见。这一切增加了伤心人的寂寞,为逃避而把自我放逐,去寻找一个不受侵扰的内心世界,到一处把一处的门窗关紧——可能禁止记忆来半夜敲门?
无用的不朽照例的历史跟踪:真的是克莉奥佩特拉的儿子葬在这里,在这一大堆石块下的斗室之中?千万赤裸的背给鞭子抽出了血,毒日头,路漫漫,奴才们对花岗石有什么情感!旅行者凝视着前人的留字:“让·高克多,1912”——石墙默默地承受了刀刻,也许刻字人两年后就成了马恩河大战中的阵亡者,倒下的时候还在想成家立业,为了无用的、损坏一切的不朽。还是这斐尼基人的港口显得愉快,圆剧场坦然向阳光和蓝天敞开,古老的石柱上有姑娘站着测量,还有那精致的博物馆,陶器的外壳透明如玻璃,大理石的海女光滑如凝脂。或者在码头边的幽静街道上漫步,几棵梧桐枝连枝,修成了一个方顶,给了椅子上打盹的遮荫,彩色条纹的遮阳伞下,几个老头喝着咖啡,不慌不忙,在这里时间即存在,不是记忆的闪晃。
建筑的背后两种时间凝固在两种建筑:白墙,圆顶,黄金和象牙的细部雕刻,升起在蔚蓝的阿拉伯天空;双行的公路穿过立体交叉的长桥,航空港闪着魔幻的千盏灯光,低屋顶,长走廊,一簇一簇的小帽女郎,休想扬眉吐气,枉有你七尺昂藏!世界上所有的酒会都一样文雅而虚幻,今夜的谈话却叫我神往,年轻的女建筑师指着窗外的景色,一串串灯光沿着山坡向大海倾泻,“我在巴黎学了城市规划回来,我为了在这古城里多盖几家时装店,像那串珍珠闪耀在她洁白的胸前?”于是我对北京的四合院动了乡愁,独自在码头边的人行道上徘徊,地中海还有它的清风和艳阳,免了你初来者时代错误的感喟。而透过大幅地图的折叠缝,森林里的火焰正在奔腾,难怪辩论会上的非亚文化人,说得那样坚定而从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