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一位可敬的日本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1
第7版(国际)
专栏:

  一位可敬的日本人
吕远
村田修先生今年65岁了。他头发花白,心脏也不大好,经常带着药物在旅途中服用,但他却像一个青年人一样,一年四季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在各国之间奔波。他手里没有商界人士的方皮包,也没有政治家的文件袋,更没有旅游者的遮阳伞。不是做买卖,不是搞外交,也不是去观光,那么他跑来跑去做甚么呢?说来很新鲜——他自己出钱去搞国际文化交流事业。
我5年前遇见他的时候,他正风尘仆仆地率领着日本传统文化交流使节团从东京赶来北京。那是一批十分出色的日本古典音乐演奏家,带来了从唐代传入日本,又经日本人民消化和创造了的、充满日本情趣的传统曲目,十分亲切优美,和我们民族的心灵息息相通。事后我才知道,那上百位艺术家都是村田修先生自己以重金从全国请到一起,再出资领到中国来,通过音乐语言表达日本人民对古老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之后,他又出资邀请各国文化使节去日本参加文化节。前年夏天,他又组织了103人的传统音乐使节团来中国演出。去年秋天,他又出资一亿日元把中国中央歌剧院和海政歌舞团联合演出的中日合作歌剧《歌仙》接去日本,由中日两国艺术家共同向日本广大群众演出,获得了强烈的共鸣。有一位日本老人边看边流泪,他说:“我过去参加过侵华战争,今天看歌剧,使我感到日中人民的心竟如此相通,过去的战争实在太不应该了。”演员谢幕将近20分钟,充分反映了文化交流在中日民族之间所促成的高度感情融合。村田先生说:“我们的实践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尽管我们存在着语言、风俗、习惯、心理上的许多不同,但只要我们为着和平和友谊的目的真诚合作,我们就无往而不胜。”今年,他还想把日本更古老珍贵的雅乐和伶乐介绍到中国来,把日本复原的中国古代音乐演奏给中国人民听,使两国人民的感情更加接近。他说:“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是各民族灵魂的声音,最能沟通心灵的。只有心灵和感情统一,才能有真正的和平。”他就是本着这样一个信念,每年有一多半时间在外奔走。他没有礼拜天,也没有节假日,不计寒暑风雨,跑遍了五大洲,那精神真使人感动。我曾劝他注意自己的身体,以免积劳成疾。他说:“个人事小,和平事大,也许我明天就会死去,但为和平和文化交流而死,我是愉快的。”他奔走的速度是惊人的,仅去年下半年,他除到中国将近10次外,还去东南亚、美国、欧洲等许多国家十二三次,准备今年和明年的交流活动。所有这些活动他不仅不收一文,而且全部费用都由他一人承担。
值得思考的是,他并不是一个大富翁,更不是一个银行家。他的公司每年几亿元收入,在日本是个中小企业。但他把自己的收入几乎全都用到了文化交流事业中,本人却总是穿着一套蓝西装,住着两间狭窄的平房。他的亲属都说他傻,有的则讽刺他精神有毛病。但他对于这些话并不介意,依旧在文化交流和世界和平的道路上奔走不息。
他走上这条道路,经历了相当曲折的过程。战前,他是个预备役海军中尉,由于生病而没有参加战争。战后,他的父亲原彪先生出任国会副议长,曾致力于日中友好。周总理曾几次邀请原彪先生访华,但未成行。现在村田修来中国已60多次,对于中国的发展,他是很了解的。在他年逾半百之后,他终于认识到日本的利益只有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中国认真友好团结,才能得到保证。
他每次带文化团体来中国,都向观众说明哪些乐器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他每到一个中国城市,总要率领全团到当地的英雄纪念碑或烈士纪念塔前去致敬默哀。前年我同他到长春访问,只有一天多时间,而且适逢下雨,他几次催我带他去找烈士陵园致敬。去年夏天他被邀请去南京参加10位作曲家音乐会,他一直要我帮他买一个鲜花做的大花圈,没买到,便买了一个纸做的花圈,恭恭敬敬地献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深深地鞠躬,在冷风里默立许久。他深沉地对我说:“虽然我没有参加战争,但我深知战争的罪恶。中国人民没有要日本赔偿,而且不记前仇,要大家面向未来,这是中国人民的宽大胸怀,我们日本人自己是不应该忘记这些的,忘记过去的错误就可能出现新的错误。”我从他沉思的眼神里,感到他的内心十分激动。
他在哈尔滨市参观幼儿园,看到孩子们用的设备陈旧,听那里的人说,有一位日本议员曾说给捐助新的,但后来没有音讯。他觉得这不好,就向那里捐助了1000多万日元。前不久还问我,不知那里修好了没有,修好了他还想送一台钢琴去。黑龙江有一个日本孤儿,前年到日本找到了生身父母,被留在日本,但这个日本孤儿一直惦念把他抚养长大的中国养父养母。他说,养父养母都已经年迈,把自己养大,自己走了,他们却无人赡养,他决定回到中国,把养父母奉养终年。村田修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条报道,十分敬佩这位不忘中国父母之恩的日本人,就设法了解到这位返回中国的日本人在中国的地址,汇寄了一笔款子给那一家人。后来他收到了没有血缘关系的那家人寄来的全家福照片,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上述这些事大都是我耳闻目睹的,常常使我沉思。他这个人不抽烟不喝酒,个人生活很节俭,但对别人的困难以及为和平友好事业却慷慨解囊,着实令人敬佩。
今年元旦时他又来中国,离别前他对我说:“我得加倍努力工作,好用收入再邀请亚洲一些国家共同演奏传统的民族音乐,再一起合奏《友谊与和平》。明年我想请《歌仙》去西欧演出。”他和善的脸漾着亲切的微笑,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信念。我望着他走向飞机的背影,望着他头上的白发,默默地祝福他的和平友好事业顺利成功……(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