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5阅读
  • 0回复

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将揭序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2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科院决定投入精兵强将打翻身仗
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将揭序幕
今年起用五至八年时间与地方联合承包综合治理低产田 生产水平将有大幅度提高粮食年总产可增加五十亿公斤
新华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朱羽 孟祥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中国农业并推动其跃上新的台阶,已成为中国科学院走上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一战略性转变的极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副院长李振声日前向记者透露:经过三个月的调查研究,与省地领导同志多次共商后,中国科学院已作出重要决策,从今年起用5至8年左右的时间,投入精兵强将,深入黄淮平原中低产地区,与地方联合承包,在地方政府统一领导下,和各兄弟单位密切协作,对冀鲁豫皖4省的数千万亩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治理,以期彻底改变这些地区的后进面貌,实现农、林、牧、副、渔各业大发展。
黄淮海地区涉及4省的五个专区(德州、聊城、惠民、菏泽、沧州)、三个市(新乡、濮阳、东营)和四个县(淮北地区的涡阳、怀远、亳州、蒙城),总耕地面积近8000万亩,约2/3为中低产田,其中包括盐碱地1000万亩,涝洼地590万亩,砂姜黑土地560万亩。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目前从事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地学、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等方面工作的科技人员约5000余人。除基础研究外,为农业服务的科技工作主要结合水、土、生物资源的调查、治理与开发进行,试验基地主要分布在一些中低产地区,如黄淮海的盐碱地、沙地与砂姜黑土地、南方红壤丘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东北盐碱地和沼泽地、西北华北的沙化地区以及沿海滩涂和未被充分利用的水面等,总计40余个。其中有些经过多年研究实践,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材,将这些成熟经验尽快由点推广至面以期获取更大效益的时机已趋成熟。
据悉,中国科学院拟在黄淮海工作区全面推广已有科技成果,采用水利、生物的配套技术整治风沙地;采用鱼塘台田工程和放淤种稻整治涝洼地;采用综合措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整治砂姜黑土地,促进作物产量提高、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同时,科学院的一些科技成果如优良品种的推广、种苗快速繁殖、昆虫信息素治虫、长效肥料和可控光解地膜的生产和使用、水果保鲜、牛的胚胎移植等都将在治理区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据测算,经过5至8年的综合治理,上述黄淮海五地、三市、四县范围内的粮食年总产可增加50亿公斤,较目前水平提高32%,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亦将显著提高。
目前,中国科学院仅在黄淮海地区已组织25个研究所的400多名科技人员(其中包括百余名高级研究人员)参加综合开发治理工作。所需资金将采取农民自筹、省地县投资及国家贷款和拨款相结合的投资方式。
中央有关领导与冀鲁豫皖4省领导对这一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积极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