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阅读
  • 0回复

关键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键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
本报评论员
去年的经济形势是相当好的。全国的生产、建设、流通和外贸的情况都比预料好。经济增长速度较高而又较为正常健康,效益比较好。经济改革特别是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在微观搞活的同时,投资、信贷、消费基金等方面的宏观控制,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出现了微观搞活和宏观控制相互促进的局面。
去年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物价问题的焦点是食品涨价。据统计,1987年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了7.2%,其中约有65%是因农副产品涨价引起的。造成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因是,在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没有按照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办事。所以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会议指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普遍规律,也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价值规律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统一的。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取代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后,价值规律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是统一的。这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所反复证明了的事实。
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的一个主要弊端,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那样,就是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结果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使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经济建设中虽然也强调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甚至把它当作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但是由于没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而也不能很好地实现这个生产目的,不仅如此,还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起来,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改革比较注意尊重价值规律的要求,从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亿万人民群众巨大的积极性。这些年来,无论是提高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放开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还是在城市中搞活企业,建立市场体系,以及采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节,所有这些改革,或者直接就是按照价值规律办事,或者是为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创造条件。
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现在我们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的改革要深化,我们的建设要发展,都特别需要我们研究新情况,进一步学会善于运用价值规律。否则,就会重新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去年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应当从中认真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在新形势下,学会善于利用价值规律,首先就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把改革深入下去。现在的农民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有了自主权,同时也有了利益比较意识。种粮不赚钱,农民自然就会减少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甚至抛荒耕地。而我们没有适时地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调节,改变农民种粮不赚钱的局面。因此,近年来粮食生产徘徊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新形势下,我们没有很好地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把改革深入下去,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现代商品经济发展,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日益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新形势下,学会善于利用价值规律,就要在每个环节上都按照价值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整个社会化大生产才能顺利运行,社会再生产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当前我们面临的食品价格上涨问题,不仅仅是出在生产环节上,而且也出在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上。譬如目前群众意见较大的蔬菜问题就是如此。蔬菜有大路菜和细菜之分。1985年我们在蔬菜生产方面放开价格后,城市的细菜供应状况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大大的改善,在北方,冬天人们也能吃上新鲜黄瓜、西红柿等,但大路菜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大路菜的生产成本高、价格低,只有大批量生产和供应才能赚钱,一旦卖不出去而烂掉,损失就很大。而我们现行的国营流通体制却没有及时作出相应的配套改革,没有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来引导、调节大路菜的生产和供应。因而农民既不愿意也不敢生产和供应大路菜,导致部分城市大路菜既贵又缺。
在新形势下,学会善于利用价值规律,就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培育和建立发展商品经济所必需的新机制、新规范和调节手段,引导商品生产,保证商品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当前猪肉价格上涨为例,经验表明,在缺乏有效的调节管理的市场条件下,生猪的生产和消费很难避免周期性波动。我国从1985年出现猪肉积压滞销,到去年凭票平价定量供应猪肉正好是一个周期。1985年初,猪肉价格放开后,农民养猪积极性高涨,当年就宣告长期凭票吃肉的历史基本结束。但大体到1986年初,便出现了全国性的卖猪难、肉价大幅度下降。这个信号告诉农民,养猪不赚钱了。我们也没有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拖到1986年中,我国主要生猪产区都相继出现农民宰杀母猪的情况。结果,去年初猪肉供应趋紧,价格上涨,到下半年许多城市恢复平价定量供应。试想,如果我们在放开猪肉价格的同时,就抓紧建立预防这种周期性波动所必需的条件,适时运用价格进行调节,那就可能避免生猪的周期性波动。
由此看来,为了保证食品生产的稳定发展,根本出路那就是学会善于运用价值规律,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加快和深化改革。为此,要考虑进一步放开农副产品价格,理顺农副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建立生猪、大路菜等副食品商品生产基地;要下大功夫改革目前国营流通体制,建立批发市场,实行期货贸易,设置风险基金;要积极创造条件,改暗补为明补,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均一亩半耕地的基本国情,更需要我们在尊重价值规律要求的条件下,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食品结构和膳食方式,迅速在消费战略、体制、政策以及观念上作出调整和变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