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科技成果加快进入生产领域 我国技术市场日见兴旺 去年签订合同13万多项成交金额33.5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1版(要闻)
专栏:

  科技成果加快进入生产领域
我国技术市场日见兴旺
去年签订合同13万多项成交金额33.5亿
本报讯 记者王友恭从国家科委获悉: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技术市场在前几年持续发展的基础上,1987年又有进一步的扩大。据29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去年全国技术市场共签订合同13万多项,成交金额达33.5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了51.13%和62.42%,这是前所未有的。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决定颁布以来,我国的技术市场开始从分散的萌芽状态向着有组织的较大规模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它作为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沟通经济与科技结合的渠道,科技成果进入物质生产领域的桥梁。据悉,1987年技术交易额超过1亿元的有辽宁、四川、上海、北京、山东、天津、宁夏、湖北、陕西、黑龙江等10个地方。其中辽宁省达5.5亿元;四川省达4.9亿元。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宁夏交易额也达到1.6亿元。
1987年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研究开发机构和企业是技术商品的主要供方。据对1987年上半年成交金额的统计分析,研究与开发机构提供的技术商品占38%,所占份额最大;各类企业也逐步成为技术市场中技术输出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发展速度很快。实践表明企业转让的技术一般说来成熟度较高,适用性强,经济效益比较好。从发展趋势看具有较大的潜力。而去年高等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所占份额仅为4.4%。从科研实力来看,高等院校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发展技术市场方面应做出更大贡献。
二、技术市场上转让的技术成果主要运用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1987年上半年成交的技术合同中,运用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的占69%以上。天津市全年的技术市场统计表明,应用于促进工业技术进步的技术合同占合同总数的80%。以上事实表明,我国技术市场上提供的技术商品从质量、配套程度等方面比以前更适用于各类企业。
三、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市场上的主要需求方。1987年上半年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中,各类企业引进技术的份额占42%。其中大中型企业占各类企业成交额的53%,第一次超过小型企业。这表明大中型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技术成果需求的积极性正有所提高。
人们盼望着更多大中型企业积极进入技术市场,成为其主要买方和卖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