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厂长张世伦的“泼冷水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2版(经济)
专栏:

  厂长张世伦的“泼冷水会”
新华社记者 张宏文
人们听说过各种各样的会议,可能没听说过“泼冷水会”。今年1月中旬,天津海河塑料厂厂长张世伦就接连两次召开这样的会议。
他为什么要召开“泼冷水会”呢?这还得从不久前这里掀起的“海河热”说起。
年末岁首,一个只有200多人的集体小厂——天津海河塑料厂,成了社会舆论的一个“热点”:报纸、电台、电视台争相报道这个厂的改革成绩,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体改委相继总结这个厂的改革经验,到这里学习取经的人们络绎不绝,要求到这个厂工作的上百封请调信也雪片似地飞来。厂长张世伦一时也成了名噪津门的“新闻人物”。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化工小厂为什么突然间“热”了起来?原来这个厂是“百病缠身”的亏损企业,连职工应享受的福利待遇也得不到保证。去年10月,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原五一化工厂副厂长张世伦,以个人名义承包了这个“烂摊子”。3个月来,他从厂情出发,实行10项改革措施,使“冰冻”多年的“海河”在改革的春风中有了活力。到年底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1.3万元,超额10倍多完成“军令状”上的承包指标。职工奖金收入一下子增加了7倍。
面对企业面貌的变化,面对社会上的“海河热”,厂里有的工人认为“改革搞得差不多了”;有的干部头脑发热,提出“三年翻十番”的“宏伟目标”;有的好心人劝张世伦“急流勇退”、“见好就收”……
张世伦却眉头紧锁,心里很不平静:厂里搞承包不过百十天,改革才迈出第一步,企业亏损帽子刚刚摘掉,为什么有的同志就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呢?于是,他同其他领导干部合计,决定召开“泼冷水会”,清醒一下头脑,降降“海河”的温度。
别开生面的“泼冷水会”一连开了两次:一次是党支部委员会,一次是党政工联席会。会上,张世伦首先泼了一瓢“冷水”,他指出厂里基础管理薄弱,没有生产出主导产品,技术缺乏后劲,难关和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他要求大家一不谈成绩,二不说空话,专门实打实地摆问题,找不足。
会上,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泼冷水”变成了找差距。有的同志指出,开发新产品的步子慢,延误了新春市场;有的同志提出,厂里虽然打破了“大锅饭”,可有的车间却变成“中锅饭”;有的同志批评厂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的“透明度”不高;有的同志建议厂领导应到外厂学习取经。你提一条,我摆一条,先后找出十多条差距。
厂领导班子针对全厂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及时制订了改进措施,重新研究了深化企业改革的方案。副厂长刘祥林专门到汽车塑料厂,学习他们搞好二次分配的经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