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奇缺 建议选山区学生“留学”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来信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奇缺 建议选山区学生“留学”城市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奇缺,文盲率高,劳动者素质差。帮助他们发展教育事业,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若干年内培养出一支有足够数量、合格而稳定的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这是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
为此,我认为在继续认真地抓好边疆和山区当地中、小学教育的同时,应当采取学生就老师“留学”城市的办法,从边疆和山区选拔优秀的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到大、中城市就学,通过一种新的办学形式(综合性的中等民族学校)进行培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大量培养小学教师和中等技术干部;另一方面,可以为大专院校输送合格的少数民族考生。从现在开始,十年之后就能在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一支稳定的中级和高级师资或其他知识分子的队伍。
采取落后向先进、学生就老师“留学”城市的办法,至少是云南民族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这样做,好处有以下几条:
一、大中城市有良好的师资来源,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来。前两年,据云南有关部门分析,知识分子要求从地县、郊区流到大城市的占73.9%,而要求从省城到基层的只占3.7%。因此,选拔边疆和山区少数民族优秀的小学、初中毕业生集中到城市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师资不足的矛盾。
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人的智力开发起着较大的作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注意到这一点,“孟母择邻”,“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是这个道理。大、中城市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少数民族学生“留学”城市,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直观知识,开通智力。
三、可以适当集中使用教育经费,克服“撒胡椒面”、效益不高的毛病。在国家还有困难、还拿不出更多的钱办教育的情况下,有目标有重点地定向集中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可以收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效果。
四、少数民族学生“留学”城市,可以排除各种干扰,学习时间有保证。而民族生在家乡上学,家务繁重。
五、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乡村读书,小学毕业后,汉话还说不清楚。“留学”城市,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消除语言上的隔阂。
云南 赵廷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