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轻工业部部长曾宪林谈发展战略 科技为先导 振兴轻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轻工业部部长曾宪林谈发展战略
科技为先导 振兴轻工业
新华社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卓培荣)轻工业部部长曾宪林最近在中国科协组织的座谈会上,向科学家们介绍了以科技为先导振兴我国轻工业的设想。提出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行业传统产品,发展新门类,开发新产品,才能够实现我国轻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曾宪林是去年4月由国家科委副主任调任轻工部长的。他说他到轻工部工作10个月最深的印象是,轻工业迫切需要科学技术。
他说,到本世纪末,我国轻工业产品的品种将由目前的10万种增加到30万种,质量和档次方面将有较大突破,在不断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国家确定这一战略目标是以科学技术为后盾的。前几年,轻工业系统主要依靠科技力量,每年开发新产品新品种5000多种,去年达到8000多种,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了。
但是,他认为目前轻工业科技力量与轻工业承担的历史任务很不适应。我国现在拥有400个科研机构、3万名科技人员的轻工业科技队伍是太薄弱了。今后轻工业科技进步的任务是很繁重的。
他展望2000年我国轻工业生产技术的平均水平将达到发达国家80年代初的水平,新兴行业和出口拳头产品的生产技术将达到或接近当时国际水平,并根据我国特点开发独创的技术。
在新增产值中,依靠技术进步的比重将由1980年的20%提高到60%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主要有6个:
实现跳跃战略。直接采用最新科技成果改造和发展传统轻工业,加速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型材料进入轻工业。
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是模具、表面处理、包装、节能、检测等技术。
采取“拿来主义”。鼓励从社会上广泛吸收先进科技成果和人才,借用移植军工重工的成熟技术,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
新产品和零部件的研制开发做到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和适应化、多样化。
一手抓“今天”技术的应用,一手抓“明天”技术的研究开发,使轻工业的科技发展超前于生产。
解决出口拳头产品质量、品种和加工的关键技术配套技术,首先以食品、鞋类、革裘制品、陶瓷、轻工机电产品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力量具体落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