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巴尔干国家外长首次聚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尔干国家外长首次聚会
许宏治
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即将于二十四日在贝尔格莱德开幕。所有巴尔干国家的外长聚集一堂,共商合作大计,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因而格外引人注目。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欧洲火药库”之称。历史上这一地区长期是列强争夺的目标,曾多次触发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地区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但错综复杂的情况仍然存在。六个巴尔干国家中,希腊、土耳其加入了北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是华约成员国,南斯拉夫属于不结盟运动,阿尔巴尼亚则奉行与众不同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加上民族问题、领土纠纷,巴尔干国家相互之间曾经矛盾丛生。例如,南、保、希之间存在马其顿少数民族问题;希、土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有矛盾,在希腊族和土耳其族居民问题上也时有龃龉;土、保之间在保境内土族人问题上有矛盾;南、阿之间存在科索沃问题,等等。这些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对巴尔干半岛局势的稳定不能不带来消极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欧洲的和平和安定。
近年来,随着苏美关系和东西方关系的趋向缓和,也由于巴尔干各国作出了努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虽然问题依然存在,但巴尔干国家逐渐认识到,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对抗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相反只会加深分歧,甚至给外来势力的干涉造成可乘之机。在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大的形势下,只有求同存异,加强协商和对话,发展各国之间的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才有利于巴尔干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也有助于巴尔干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巴尔干国家多边合作的新的进程。在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呼吁和倡导下,巴尔干各国进行了多次磋商,强调善意、睦邻、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即使相互之间有较多争端的国家,对话的趋势也有所加强。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和土耳其五国先后举行了几次大使级会议,专门商讨巴尔干地区的问题。保、希两国总理在一九八六年九月签署了两国睦邻、友好和互不侵犯共同宣言。希腊政府于去年九月宣布正式取消同阿尔巴尼亚保持了四十多年的战争状态。今年一月底,土耳其和希腊两国总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会晤,就改善两国关系达成了一系列谅解。其他巴尔干国家之间也都加强了接触。这些都受到国际舆论的欢迎。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斯拉夫于去年四月提出了召开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的倡议。这一倡议提出后,先后得到了罗、保、土、希、阿五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经多次协商,巴尔干六国一致同意于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就共同关心的巴尔干国家多边合作问题交换意见。六国原则上商定,与会各国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在外长会议上不谈分歧问题,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共同利益、可以合作的问题上,确定巴尔干多边合作的基本方向。
巴尔干国家外长的首次聚会,受到世界各国公众舆论的欢迎。人们有理由期待,这次会议将对增进巴尔干国家之间的谅解和信任,推动巴尔干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促进巴尔干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作出有益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