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一篇惊心动魄的报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8版(副刊)
专栏:

  一篇惊心动魄的报告
李锐
《新观察》今年第二期,以整期篇幅刊登长篇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作者徐刚),所述各地野蛮砍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风沙逼近的恶果,使人惊心动魄。听说林业部订购了三千册,这说明该部领导对此文的重视。我建议各级领导同志都来浏览一下这篇文章,因为这是关系国土危机和人人自身生存环境的天大之事。
地球上生命与人类的起源及其发展,都同森林与植物的发展分不开,没有植物,就没有生命。保护绿色,保护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代全球性的问题,有国际组织为之呼吁。西方自工业社会出现之后,就注意植树造林。布鲁塞尔市区旁边,有一座欧洲闻名的大森林。二次大战列宁格勒被围之日,居民宁肯烧书取暖,也不肯砍伐一棵树木。瑞士不但城市不见黄土,农村山地也不见,这是经过一百多年努力才做到的。我曾在驻日内瓦总领事馆住过一宿,发现这座建筑结构不对称,原来房旁有一棵参天大树,市政府不准砍伐。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科学思维方式比较发达(工业社会的出现与此有关);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这方面却比较贫乏:自然与人生分开。因此,革命胜利之后,仍旧经济文化服从政治,轻视知识与知识分子,一切服从阶级斗争。因此才出现大跃进滥伐林木之灾,至今无法制止。
就说植树造林之事,在清末封闭状态刚刚被打破时,少数有识之士是能够接受西方这种“新事物”的。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1878年出使英国,经过苏伊士运河时,日记中写到:“西人御旱之法,曰凿井,曰种树,皆所以引地气应天气也。收效虽迟,而成功之后,常得奇验。英法诸国,皆以劝民种树为大政,伐一株者责种二株,言多植树木,不独可以除旱灾,兼能减民间疾病云。”旧时代的军阀,也有懂得植树造林的。1958年我第一次到青海,车近西宁时,路旁看见连片的白杨树林,一问才知道是马步青强迫老百姓种的。
伐一株种二株的大法,人家一二百年来持之以恒。我们也有了《森林法》,众所周知,法归法,伐归伐。要使法深入人心,使人人知法、守法,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不仅是一个强化法治、解决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更是一个普及教育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问题。这自然需要几十年的坚持不懈,才能解决。
这篇文章不仅谈到野蛮伐木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还给我们许多科普知识,以及值得领导注意的用人行政种种问题。文中写了两个最好的护林干部及其所在的地方领导,两相比较,发人深思:天目山有了老宋(现已八十岁的老区委书记宋永增)和支持他的地方领导,才能有今日森林常绿四季芬芳的天目山;武夷山虽有了视树如命的“看山狗”(四十岁的基建科长陈建霖),因得不到地方领导的支持,武夷山峰的衣服正被剥光,一旦九曲溪干,武夷山就欲哭无泪了。
这篇小文言犹未尽。我想,能否请福建同志考虑:将“狗官建霖”变为“县官建霖”,以挽救徐霞客1616年见过的武夷胜景:“远近峰峦,青紫万状”,“泉亦高散,悬空倾泻”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