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泉州牵条“海上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8版(副刊)
专栏:历史文化名城漫步

  泉州牵条“海上丝路”
万国智
世界十大古代名城之一的泉州,雕塑出我心目中的古老和美丽。
史学界有个老前辈告诉我,远在十多个世纪之前,中国泉州就同埃及亚历山大并肩步上世界一流港口城市的宝座;一位前来考察的西方学者告诉我,研究中国古代对外交通史实,泉州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文物城。
“海交馆”陈列厅内,我跟曾经埋没滩涂的宋代古船对话:你当年经历怎样艰难而辉煌的历程,载去汉家儿女遥遥领先的发明和技术?载去嫁往波斯的元室科科真公主?载去郑和第五次下西洋的仪仗?载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粮秣兵马……
至今还无法证实古船何时何因沉埋地层,寂寞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但我为它重返人间深深祝福。三桅古船的出土,大幅度紧缩时空的间距,将“海上丝路”形象地展示给人们:唐朝天宝前后,边境冲突的刀枪切断河西走廊丁冬的驼铃声。泉州刺桐港勇敢地站出前列,抛出三道航线,网络100多个国家的兄弟港口。当时有个欧洲人作过目击记录:“大船二百五十艘小船七百二十五艘……船员达二十五万人”。这就是刺桐港发出的一支船队,庞大壮伟的东方之龙!拓辟海途走出国门,崛起黄色民族的形象,我故乡父老禀赋的胆识和气魄,仅一串数字哪能尽述描绘?
如果说刺桐港是泉州的门户,聚宝街可拟作纳客的站台。绵延唐宋元三代,“市井十洲人”的盛况在这里浓缩为生动的写照。码头堆叠如山的进口出口货物,店铺摊罗列的珠贝珍奇,砌就“聚宝”迷人的名字,缤纷的肤色衣冠,亮闪一样的笑脸,席地围坐品茶,比划手语促膝议价……走过去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穆罕默德主教委派的门徒、阇婆国的谈判特使、占城国的“朝贡”官员,烙下风尘仆仆的足迹,带去聚宝街和平、富庶的种子,播向东西半球的大小角落……
欲知宋元时期泉州港中外交流之盛况,还须观“摩崖题刻之最”的九日山,那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会说话。它在叙述迎接外宾的“祈风”仪式的隆重吗?我仿佛看见,延福寺内外张灯结彩,宾主踏着箫弦鼓乐鱼贯上祭坛,捧住香火虔诚揖拜。礼成之后,游览山林名胜,设下饯行的“福禄宴会”,融融的亲热气氛弥漫席间……它叙述“祈风”记载的丰富吗?年年夏秋两季,泉州郡府高级官员陪同外邦使者和番商首领,登上山来祈求海神赐风,让船队顺畅返回。事后撰文凿于岩崖纪念。从碑刻上尚可辨认的文字推算,仅北宋崇宁元年至南宋宝祐元年,就长达151年之久!
九日山,保存了稀世罕见的国际外事活动的石刻档案。还有那沟通水陆的安平海上桥,接待外宾的“远来驿”、贮寄货物的市舶司库坊、庄重肃穆的艾苏哈卜大寺、重檐歇山式的桑莲法寺、灵山圣墓古阿拉伯图文的石棺,哪处不曾为“丝路”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荣耀?
翩然的思绪扰动我激烈的情怀。我忽然想到,不同的民族和国度,是能够站在和平友好的基点上,携起手共同创造科学和文明的,闭关锁国或者野蛮掠夺,编导的只能是毁灭性的悲剧,这不正是泉州“海上丝路”唤起后人的反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