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长沙冬景二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3
第8版(副刊)
专栏:

  长沙冬景二题
高旅
大寒后两日从香港回长沙,从俗“团年”。湘中重镇的长沙,也还是煤烟世界。战前即如此,解放后每次回来,也还是煤烟熏人,即便是住进新型的宾馆,也还是没法子逃避。而笔者最怕煤烟,所以每次回长沙,总须忍受。
长沙自昔以煤为燃料,所以满城煤烟,成为当然如此的事。现在新型的房舍陆续建成,且有瓦斯设备,似可避免,谁知时当冬令,家家仍要生煤炉,于是煤烟更是到处飞扬。
市上发售一种小火炉,不烧生煤,只烧煤球,称为“藕煤”的一种新型煤球,每个有饭碗口那么大,中有十二个上下对穿的孔,以便发火,每个小火炉中刚可装三个。火炉价十六元钱,标准产品,装马口铁管子六节,每节六元,自己动手,不费工费,五十二元钱便是一套保暖设备。但是这样的炉子,在十平方米的房间中,大约可比室外升高三度。大寒后寒流适至,户外四度,室内七度;气温稍有回升,户外七度,户内十度。所谓保暖,实不顶用。可是煤烟仍会四起,内外都要灌进肺里去,为了稍稍暖一点,实在划不来。假使室里有三个小房间,就非装三个这样的煤炉不可,于是有三个马口铁管子向外冒烟,烟量就更多。试想一座新建的七层房舍,住十四户人家,每家三间房,如此这般的装上四十二支煤烟管子排烟,那景况可想而知了。
黄河以北以及东北各地新建大型房舍都有暖气中心设施。华中以及江南地区,寒冬季节时间较短,然而寒流猝至,时在零度上下,受到的袭击也相当可观。那么现在既然建造新式的大型房舍,添上暖气中心设施,取费其实不多,在某一时就启用,或可称起码的“现代化”吧?如果建一大厦,不过把普通的平房叠起来,仍然煤烟缭绕,未免可惜。煤烟大问题,恐怕不知要推迟若干年才得解决。——且不说“文革”中居民集中处竖起的不少大烟囱。
净化都市空气,树木当是一宝,记得前年中秋,中夜在八一路上和好友散步,两旁树木参天,一条长长的美丽林荫路。据说这是长沙唯一多树的马路,当时秋月掩映在密密的叶荫里,恰似星星的街灯,那景色真是迷人!心想如果长沙的马路都能如此,作为“现代化”都市,可称理想了。
看来这些树已历有年,总在二十年以上吧?那些白兰树、法国梧桐、樟树,有些认不出名目的,直径都有两英尺,可以肯定已大大超过了“十年树木”的时期。
这次到来,又走到八一路上,树叶都凋零了,一片萧瑟的冬景,马路头上,正在修枝。不错,大寒正是修枝的季节,不过有些高干还保留着,有些高干都截掉了,露出顶上几个白圆面,直径总在一尺左右。大约可以截下不少木材吧?也许是有意要树荫不要高遮吧?但一路走过去,却见马路另一边的大树,竟完全截光了!连根也挖了起来,成棵成棵的树根都翻倒在路上,截面的木纹细洁,嫩嫩的乳黄色,充满了生机——可以生长百年以上的生机,不知截它的人有没有手软?大约点了一点数,整条马路,竟有五六十棵这样的大树截光了!
其实这样的大树,即使为了某项建设而取消,也还可以连根刨出后移到别处去,为什么非摧毁它不可呢?以为我们的国家树木嫌多吗?还是觊觎这些木材?但问所以如此的原因,推说要修整人行道!
记得在香港时,某区有一棵大榕树,已有好几十年树龄,但市政当局要建造居民的公共房屋,香港寸金尺土,看中了这块地方,势欲把这棵大榕树砍去,方能建筑地基。附近居民听到这个计划,立即抗议。于是两边都有理,结果保护自然生态一方得胜,市政当局输了,大榕树得以保存,居民公屋另觅地点。
八一路两旁有不少机关,笔者怀疑,究竟谁有这样的“权力”,可以处置这些几十年的大树呢?而对这种做法,都似乎不会提出异议,居然顺利进行,而理由是那么薄弱。
笔者因为欣赏过这里的美丽景色,时萦于怀,所以相当伤心。别人或许不如此,以为所说的还是“无理取闹”也说不定。但是还是要说:二十年的大树是不可砍的,必要时也须移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