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介绍“速成识字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1-06
第3版()
专栏:

介绍“速成识字法”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 总政治部宣传部
为加速消除文盲,总政治部最近决定在全军推行“速成识字法”。
“速成识字法”为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某军文化教员祁建华同志所首创。其主要精神是:借注音符号为辅助识字的工具,发挥我军群众路线的教学经验,采用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展开群众性的识字运动。运用“速成识字法”,约在一百五十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内,可使一般文盲和识字不多的人初步会认、会讲一千五百到两千个汉字(离开注音符号),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步骤;尔后再教课本,组织阅读、写作,逐渐巩固与熟练所识的字,进一步了解字义,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达到“四会”(认、讲、写、用)的目的,求得能阅读通俗读物,写简单的应用文,基本上完成消除文盲的任务。
根据已有的经验,整个“速成识字法”的教学过程,除思想动员工作外,一般地可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学会注音符号和拼音,掌握识字的辅助工具(战士称注音符号为“识字拐棍”)。在这里,基本上沿用原有的注音符号,从易到难,先教介符“一(一)、×(屋)、ㄩ(鱼)”,然后教单音声符,再教双音声符,最后教韵符。为照顾各地方言,教注音符号不苛求“标准音”和“四声”,而把四声放到“词儿连读”与字的运用中逐渐去解决(如“迂、鱼、雨、遇”都用一个“ㄩ”字注音,单个地读,不易区别“四声”,但连成“迂回、捕鱼、下雨、遭遇”,词意就很明显,不致于有误会)。如果教得好,这一步骤只需二、三十个小时,就能完成。
第二步,突击学单字,先求会读与初步会讲。在这里,我们用两千个字的“注音单字表”作教材,这个单字表是以总政治部编印的部队小学国语课本第一、二、三、四册的全部生字,加上课本以外的几百个日常用字组成的。每小时可教几十个字,如果是整天学习,每天可教一、二百字左右,重点在于读。讲解字义则力求简明,联系学员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力求讲解的形象化,并大力组织复习和互助,加强个别辅导,作到逐渐能脱离注音符号,认识所学的字(战士称之为“丢拐棍”或“搬家”)。这一步约需一百多小时的时间。
第三步,教、学语文课本,同时开展大量的阅读、写字、写话活动,巩固所识的字,并扩大了解字义的范围,作到会写、会用。在这里,应当有重点地讲解部队小学国语课本第一、二、三、四册的课文,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教写字,纠正错字、别字,学会查字典,修改作文,作好课本所规定的作业,直到基本上达成消除文盲的要求(相当于一般初级小学毕业的语文程度)。由于学员已经具有初步会认、会讲一千五百到二千个单字的基础,这一段的教学,大约再有一百五十小时左右的教学时间就够了。
一年来,人民解放军不少部队及某些工厂实际教学的经验,证明了运用这样的识字方法,是可以加速消除文盲的。
例如:西南军区第二期速成识字教学实验班,在三十天教学中,就能使原来平均识一千零九个字的七十三人,提高到平均初步识字二千三百二十七个,每人粗读了三十本通俗读物,三十二份报纸
(约二十六万五千多字),写话二十二篇;使原来平均识三百二十五个字的六十七人,提高到平均初步识字二千零八十四个,其中原识二百字的华宴林等十七人,初步认识了二千三百个字,阅读政治常识课本,只有九个生字,使原来平均识九十六个字的三十三人,提高到平均初步识字一千三百九十五个。
贵州军区在五个连队中同时用“速成识字法”进行教学,只十五天的时间,全体干部战士,包括一百四十四个少数民族战士(苗、彝、土、侗家、水家等九族),平均初步识字在一千五百个以上,能读部队小学国语课本第一、二、三册,每人写短稿三篇。
战士们经过短期的学习,就开始阅读普通书报。当他们自己能够看朝鲜前线的新闻时,他们那种愉快的心情是无法形容的。有的战士读过“论人民民主专政”之后,兴奋地说:“这一下连毛主席的文章我都能读了!”
重庆的工人杨少卿在提笔写信时,兴奋地流下泪来,他说:“我二十多年没有学过文化,想不到在这里(速成识字实验班)学了三个星期就能写信了,我真不知道怎样报答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
有些同志问:用这样的方法所识的字,能巩固吗?我们说:是的,有不巩固的危险。如果突击认识单字之后,教的人不去组织阅读、写话,不用更大的努力去继续进行语文教学,进一步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便不能巩固。但,只要常读、常写,突击认识的单字是可以巩固的。战士们有了初步认识一千五百字到二千字的基础,就能够经常看书、看报、写信、写稿,而常用的东西,是不容易忘的,容易忘的是不常用的字。
祁建华同志认为有些部队中的识字教育,有一种
一天只学三、五个字的“三、五观念”,每天只叫战士啃那一两个字,虽然容易学会,但也容易忘掉。原因是学的生字少,自己用不上,边学边忘,就越来越没有信心,畏难退缩,裹足不前。祁建华同志主张先“狼吞虎咽”,再逐渐“消化”。他说:“学的多,情绪高,能够用,不会忘;学的少,无法用,信心少,麻痹了。”就是说:学会一定数量的常用字,便于应用,才不易忘;反之,学的字太少,根本不能阅读和写作,硬记,就硬忘。他又说:“教的多,学的多,记的也多,忘掉一部分是肯定的,但成绩也肯定是大的。”“速成识字法”能使学员首先突击认识一千五百到二千个常用字,这既符合于战士的如饥如渴的学习要求,也符合于增强学习效果的实际规律。
祁建华同志主张改变那种每教一字便立即要求同时占有字音、字义、字形,并能应用的作法。事实上,“四会”的基础,首先应在于认得足够的单字和较多的词汇。要求在认得几十个或几百个字的范围内,运用自如,既能读讲,又能应用,是极为困难的。“速成识字法”则不同,它首先使学员大量地学会了“认”,并初步学会了“讲”,就为进一步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开辟了宽广的道路。在初步会认、会讲的基础上,达到“四会”的目的,正可以加速“四会”的进度。把音、义、形等等学习文字的难点分散开来,各个击破,逐步占有。即:先行依靠注音、拼音和简单地讲解字义,重点使学员达到会读,并初步地会讲与熟悉字形;然后在教学语文课本和广泛地组织阅读、写作中更巩固地占有字音,更丰富地了解字义,并进一步地作到会写,逐渐提高应用的能力,达到“四会”的要求。祁建华同志说:“学生字,首先以认为主(不是不注意‘四会’,是先后问题),‘讲’、‘写’为次。好比一次给你介绍十几个人,你可能都记不住,但多见几次面就全熟悉了。许多字会认会讲以后,这些字在自己眼里已看多少遍,这时来写也就容易了。”
祁建华同志十分重视工农群众、革命战士学习的自觉性,善于发挥成年人在学习上的优点。他深知战士迫切地要求学习文化的心理,并信赖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苦学苦练的战斗精神。他认为成年人生活丰富,语言也丰富,理解力强,联想力也强。
一个个的字形,对于成年人中的文盲,虽然是生疏的,但在斗争中、生活中,他们却容易了解它所代表的意思,困难只在于他们不能把口说出来的字与写在纸上的字联系起来。大多数常用字,只要能读字音,就可以初步地了解字义。有了注音符号作辅助自学的“拐棍”,有了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群众性的互助辅导工作,就可以便于记忆,克服“易忘”的弱点,因而学得多,学得快。所以祁建华同志在教学中,一面摸索着适合成人特点的速成方法,一面还特别注意在“为什么能够速成”与“怎样才能速成”这两个问题上,进行一系列的动员工作,树立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扬学员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祁建华同志避免了那种单纯注入与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十分生动地发挥了我军群众路线的教学经验,紧紧地掌握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种精神贯彻了整个“速成识字法”的教学过程。祁建华同志极端重视学习的动员工作。他常说:“思想打通,情绪高涨!”“怎样教,就怎样学,听从学习指导,教者提出保证,学的自然也就振起精神,下定苦学的决心,教到那里学到那里,教员与学员的思想要完全取得一致。”他能够根据群众的水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教,如他先教“-、ㄨ、ㄩ”。他依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照顾各地方言,在教育中不苛求“标准音”,也不强调马上解决“四声”。他讲解字义注意联系战士最熟悉的语汇、事物,要求简单、具体(如给战士讲“径”字,讲“大炮口径”就比讲“途径的径”好记)。他的讲解更力求生动活泼与形象化,能够帮助记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不断地进行动员鼓励,表扬模范,发扬学习上的革命英雄主义,订个人学习计划,组织互助,深入班排,个别辅导,开展阅读、写字、写话运动,用口头广播、墙报、唱歌、识字游戏等辅助教学。
祁建华同志所创造的“速成识字法”,在许多方面还待发展与提高,特别对大量突击认识单字以后的语文教学阶段,我们的经验还很少。但多次实践证明:运用“速成识字法”加速消除文盲的效果,是没有疑问的。(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