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洒满阳光的窗口——乌鲁木齐机场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4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洒满阳光的窗口
——乌鲁木齐机场一瞥
我国5大国际空港之一的乌鲁木齐机场,是祖国西陲的窗口。这里,乌鲁木齐机场安全、边防检查站的武警干部、战士和新疆航空公司运输服务大队的工作人员,以为中外旅客优质服务的辛勤汗水,把改革、开放、奋进中的新疆各族人民高尚的道德文明,通过16条国内航线和2条国际航线,传遍神州,飞扬四海。中外旅客称这里是“洒满阳光的窗口”。
一封已故者的感谢信
乌鲁木齐机场负责同志接到一封奇异的来信。这是一位已故的老工人在他生命垂危时托人写来的。他在信中恳求:“一定要感谢两位素不相识的服务员和武警战士”。
这位已故者原来是新疆第一汽车配件厂的退休老工人,他因患胃癌,由同厂一位干部护送,乘机前往上海医疗。当他进入乌鲁木齐机场候机厅时,护送他的那位干部忙前顾后。此时,一位刚接机回来的女服务员赶忙迎上前,问清情况后,马上给老工人安排了休息的地方。随后,她接过他们的机票和行李,排队办理了乘机和托运手续,就一直守护在老工人身边,给他端水、喂药、擦汗,好言相慰。安全检查开始后,女服务员又搀着老工人通过安检区。登机时刻到了,一位武警战士来到老工人跟前,和女服务员一起护送病人上飞机,安顿停当后,他们又向机组乘务员作了仔细交待,直到飞机快要起飞时才离开老工人。一个多月后,老工人从上海乘机回到乌鲁木齐,又是这两位服务员和武警战士在机场照顾帮助了他。老工人过意不去,分别时询问他们的姓名,服务员只是亲切地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事后,老工人的心里一直惦念着两位胜似亲人的服务员和武警战士,在他病故前,终于设法打听到了他俩的姓名。女服务员叫杨彬,武警战士叫冯君。于是,老工人在临终前托人写了一封深情的感谢信。
空中卫士严格执法
一天中午,由乌鲁木齐乘机前往北京的旅客,陆续通过安全门接受检查。在X光探测仪前紧张工作的武警检查员,突然发现一个手提包里装有7把属于管制物品的刀具。经开包验证,发现是部队一位高级领导干部随身携带的物品。武警检查员当即向正在带班的检查站副站长宇文俊报告了情况。
宇文俊来到那位领导面前,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说道:“报告首长,不允许旅客乘客在民航班机上随身携带管制刀具,这是国家的规定。请首长退回。”那位领导的秘书坚持要将这些刀具随机带走,希望给予照顾。
此时此刻,正在接受安全检查的其他乘客议论纷纷:看你武警检查官在执行法规时究竟能不能做到人人平等?
旅客登机的时刻快到了,宇文俊再次礼貌而又耐心地向那位领导报告:“首长,这是国务院、公安部、国家民航总局为保证民航班机安全作出的规定,希望您率先遵守。”
那位领导被宇文俊严格执法的行为感动了,愉快地把7把刀具全部拿出来。
冰雪世界的温暖
隆冬的一天,一架由巴格达飞来我国的国际民航班机,因机械故障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
冰雪覆盖的乌鲁木齐,地面温度达到零下30多摄氏度,候机厅里也是寒气逼人。乘坐这架国际民航班机的150多位外国专家和中国援外人员,在气候温暖的巴格达登机时,都身着单衣,此刻,低温使得他们浑身发抖。
机场的服务员和武警的干部战士看到这一情景,武警检查员先把一部分年老体弱的旅客让进值班室,给他们打开暖风机。
民航服务员给旅客端来了喷香的热咖啡。守护机场的武警战士们脱下身上的皮大衣,一件一件披到旅客们身上。餐厅的师傅们也忙着给旅客准备了可口的热食。候机厅里,广播里传来了明畅、昂扬的新疆乐曲,随之,民航服务员请旅客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飞机在乌鲁木齐机场停留了9个小时,服务员们和武警战士们同中外旅客在一起度过了友谊和欢乐的9个小时。
飞机要起飞了,中外旅客对乌鲁木齐机场恋恋不舍。一位援外工程师激动地说:“我们回到祖国,在乌鲁木齐度过了难忘的第一天,深深感到祖国的温暖。”一位英国专家也风趣地说:“乌鲁木齐简直是一个冰雪世界,可是,这里第一流的服务,给我们以无尽的温暖。”
(田邢 于殷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