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走出去 了解人才市场 请进来 供需直接见面 华中理工大学改进毕业生思想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走出去 了解人才市场 请进来 供需直接见面
华中理工大学改进毕业生思想教育
本报讯 华中理工大学毕业生信息库出现了一种奇怪的信号:一方面,每年有近2000个用人单位代表来校、几千封来函要该校毕业生,不少单位因分不到人而被“挂号”备案;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因分配意向同现实有差距,有的自叹碰上改革,面向基层“真倒霉”;有的出现了“失落感”等。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如何搞?这所学校不是简单地讲大道理,而是把思想教育同分配工作改革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主动认识人才市场”,由被动地接受工作分配逐步改为主动地配合学校选择工作志愿。
他们“走出去”,到急需人才的用人单位座谈和参观,交流人才需求的信息;还主动派人,或者书面调查一些重点单位和毕业生去向较集中的地区,了解和收集用人单位的生产、产品、经济效益和对毕业生的使用、要求、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广为披露。同时,他们还实行“请进来”,搞供需直接见面,邀请一些边远地区和重点单位的代表来校座谈分配计划,并公开设点招聘毕业生。这一来,“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如何选择最佳工作志愿”,这已不再是校方单方面的“说教”了。许多毕业生深深感到人才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由得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认识了改革,端正了态度,激发了竞争意识。
由于增加了毕业思想教育、分配方案的“透明度”和“双向选择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许多人开始较为主动地选择有利于自己“干一番事业”的“最佳工作志愿”。在1986和1987两届毕业生中,有500多名毕业生应聘到边远地区工作,还有更多的毕业生适当地调整了志愿。新疆某试验基地等单位过去“磨破嘴、跑断腿”,也要不到毕业生,去年却招聘了59名,大大超过国家教委下达的“切块”计划。招聘单位的代表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表示“很高兴,很受鼓舞”。
最近,华中理工大学又邀请武钢等53个单位来校,落实了近400名毕业生供需分配计划。另外,将于3月1日第三次公开招聘毕业生,虽然只邀请了121个边远地区的单位,结果有150多个单位争先恐后要来校。面对这种形势,该校毕业生出现了新的“思考热点”:“择优录用,自己有竞争力吗?”“怎样选择工作志愿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才?”这种“热点”现在不仅在毕业生中,而且更广泛地在低年级学生中间“辐射”和“传导”,其主流是积极的。
(汪勤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