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我军院校建设的先驱——悼念何长工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5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我军院校建设的先驱
——悼念何长工同志
张震 李德生
何长工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又是一位军事教育家。在他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在教育这块园地上,就辛勤耕耘了近20个春秋,培养造就了大批军政人才,是我军军事教育战线上的一位老“长工”。
1931年秋,中央红军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由于连续作战,部队减员很大。为适应革命战争需要,红军进行整编,将军部撤销,军团部下直辖师。根据这样的形势,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决定,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瑞金,创办一所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抽调何长工、邓萍两位军长和十几名师、团干部来筹办这件事。毛泽东同志对何长工和邓萍说:我们决心下点本钱,“镀”这个红点子,调你们两位军长来办学校,搞个培养干部的基地,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要办一个“红埔”。从此,何长工同志即由战场转入课堂,投身于我军军事教育的伟大事业中。
此后,何长工同志在由军事政治学校整编扩大的红军大学任校长。抗日战争开始不久,他又在抗日军政大学先后任大队长、教育长、副校长。后来他奉命率队东征,深入敌后办学,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1943年返回陕北绥德,在徐向前同志领导下,任抗大副校长。为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他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带领“抗大”的四千多名干部、学员,艰苦跋涉,跨越陕、晋、绥、察、热、辽六省区,1946年2月抵达吉林通化,创办东北军政大学,任副校长、代校长。这期间,还从军大派出骨干,建立航空、工兵、坦克、医科等学校。全国解放后,何长工同志长期在地方工业部门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诬陷和批判。1975年复职以后,他又回到军队,任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副院长。作为我军院校建设开拓者之一的何长工同志,在军事教育事业中,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经他创办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长工同志办学注重从实际出发。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他规定学制,设置课程,实施管理,都着眼于革命战争和部队建设的需要。他在谈到学校和部队的关系时,作过一个生动的概括:“学校是部队的缩影,部队是学校的扩大”。他主张学校所教所学的,应该是战争与部队所需要的。
何长工同志总是把办学和部队的作战、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在创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时,为适应当时反“围剿”斗争的需要,确定把军事政治学校办成既是培养红军基层干部的学校,又是反“围剿”斗争的预备队。学校编成,既按学校专业性质,又按部队战斗序列,打仗能拉得出去,休战能回校进行学习。后来,根据游击战争的需要,学校培养对象又有了扩大,由单一培训红军干部,发展到红军干部与地方武装骨干一起训,连、排干部与营、团干部一起训,为红军和地方武装培养了大批人才。周恩来同志视察学校时说:这所学校比当年黄埔办得好。
何长工同志主张,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有利于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利于提高学员组织、宣传、武装群众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员英勇善战、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牺牲精神。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政治课以教授党的纲领、政策为主,军事课则以研究、总结红军自己的作战经验为主。同时兼容并蓄,学习刘伯承同志翻译的苏联红军战斗条令,参考日本、法国及国民党军队的作战纲领和作战条令,择其精华为我所用。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何长工同志亲自组织教工人员到前线收集整理作战经验,选拔有作战经验的干部到学校任教。文化课的教材是自编的、学了就能用的课本。何长工同志把文化课看成是学好军事、政治的“拐棍”。他亲自登台讲授文化课,内容生动形象,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长工同志更注重教工队伍的实践环节,主张教工人员要和部队打成一片。学校干部、教员经常同部队交流,前线后方轮换,使学校领导和教工人员熟悉部队,了解下情,懂得教材该编什么,上课该讲什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学校办得更好。
何长工同志治学严谨。在学校管理上,他推行“行(政)教(学)合一”,领导班子搞得十分精干,学员队不设专职队干部,队干部同时也是教员,党支部书记由学员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时,何长工同志是校领导,同时也是教员,讲授游击战争战术课。他认真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办校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对学校管理十分严格,要求学员成为军人的楷模,成为“红色的种子”,成为高质量的部队需要的合格人才。
何长工同志十分重视发现人才,不拘一格聘用人才。办抗大时,他把留学归国的和部队中学有专长的人请到学校授课,还请领导同志兼课。东北军大时,还从解放过来的国民党军官中找了几位师长到学校任教,发挥其军事教育特长。他尊重知识分子,爱护知识分子。在抗大担任教育长、副校长时,编写教材,实施教学,总是虚心听取教员和专家们的意见,从不主观武断,教员把他视为知己。上级拨给学校的棉布、面粉等生活补助,他都优先照顾教员,至今,不少“老抗大”回忆起来,仍有温馨之感。
何长工同志与世长辞了,但他在军事教育事业中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永存的。他兢兢业业办教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