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日本企业的经营术和应变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6
第7版(国际)
专栏:日本通讯

  日本企业的经营术和应变能力
本报记者 孙东民
编者按:日本经济已渡过日元升值难关。在此过程中,除日本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功效外,日本企业界也作出了很大努力。为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日本企业的经营方法和由此产生的应变能力,本报驻东京记者邀请了我国三位访日学者座谈。下面是他们的座谈纪要。
学者甲:日本企业向来以能较快地适应环境而著称。日元持续升值,对外贸易大量出超造成与其它国家的经济矛盾,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等等,经营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去年年初,很多出口型企业都叫嚷“受不了”,田村通产相也表示,日本对日元升值的承受能力在一美元换一百六十日元左右。但当去年底升到一百二十一日元的创纪录水平后,奇怪的是叫嚷“受不了”的人反而少了,许多企业都是转亏为盈,经济评论家于是说:日本企业的应变能力“仍然健在”。
学者乙:日本的企业家常有“危机感和问题意识”,总是说日本小,没有资源,日子不好过。实际上“危机感”正成了他们的动力。经济环境变化,企业家拚命找出路,力求改善经营方法。以出口型企业和结构性萧条企业为代表,为了渡过难关,它们采取了削减剩余设备、降低成本、裁员、向海外转移生产、向新的领域开拓等措施,短时期内由“山重水复疑无路”变成“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日本虽然实行市场经济,但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巧妙地进行政策诱导,而这些政策吸收了许多经济学家、企业家的意见,比较符合实际,政府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实际上也是专家。一位在东京都工商部门任职的官员说:“管理就是服务”,我天天往下面跑,对生产及各种问题了如指掌,宏观及微观经济知识方面也不次于各个企业的经营者,给他们提出的各种建议虽然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但因为对他们的企业有利,一般还是听的。
学者丙:人们喜欢拿美国式的经营与日本式的经营作比较。美国重视上情下达,日本重视下情上达;美国企业作决策多是头头说了算,日本更重视第一线人员的意见。有位教授说,美国式的经营与日本式的经营最大的不同是,美国人的想法是:“我造出这些产品你要买吗?”日本人想的是:“你需要什么,我按你的需要制造。”这种比喻可能有失全面,但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日本企业的特点。
甲:日本电子学权威菊地诚博士说:日本企业注重彻底的应用技术,彻底的产品开发。也就是说重视技术的物化。他说,当美国把尖端技术最先应用于宇航工业、军事工业时,日本却毫不犹豫地把尖端技术应用于日常民用产品。日本的大企业都有好几个自己的研究所,集中了高水平的技术专家,从技术应用、产品试制到批量生产,也就是在技术种子与市场需求之间大动脑筋。
日本企业追求产品要第一流,有的企业质量不好的产品宁愿毁掉也不便宜出卖。这当然有宣传成份,但对产品精益求精是确实的。
丙:我们中国有许多产品质量很好,可惜不善于宣传,不重视包装。有位日本朋友告诉我,中国的汾酒相当不错,但就是包装不好,酒容易外流。以前我在横滨中华街买过一瓶“十全大补酒”作为礼品送人。此酒为华佗商标,制造是上海华光啤酒厂,一看厂名就掉了价。以日本企业家的感觉,何不干脆叫华佗药酒厂,以示名贵高雅?另外,我们有些看不上眼的东西,外国人却识货。四川榨菜风行日本,但有的人与其说对榨菜感兴趣,不如说愿意要榨菜坛子。有些人喜欢用这种陶器作摆设,还有的用来装伞。
甲:日本的大企业的经营战略中,有一种叫“尖端综合化”,即用高技术武装企业,搞多种经营,追求高附加值。目前各企业集团面临组合改组,企业之间合作建立新企业。
此外,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受重视,信息机器飞速普及,企业间的信息网络加强,有的厂家与商店直接联机,生产与销售结合。有家专生产汽车坐垫的厂子,从用计算机接受订货到送货至汽车装配车间,全部工序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有家出售汉堡包的超级市场,用天气预报决定进货数量,成功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