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泉州的路子走对了——泉州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27
第2版(经济)
专栏:

  泉州的路子走对了
——泉州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查
林洪 林璋 张德山
近几年,福建省泉州市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在全市的出口创汇和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前不久,赵紫阳同志在视察福建省沿海地区时说:泉州坚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发展外向型经济,因陋就简,出口创汇的路子是对的。
从来料加工起步 发展外向型经济
泉州,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44亩,历来是缺粮地区。解放后,工农业有很大发展,但是缺少骨干工业企业,农村还是单一的农业。依靠什么才能使泉州的经济起飞?泉州有华侨、华裔326万人,占全国华侨、华裔总数的1/10,占全省华侨、华裔总数的1/2以上。还有港澳同胞40万人。在台湾的汉族同胞中,有800多万人的祖籍在泉州。这里邻近港澳台,同海外交通方便,信息灵通。把侨乡的这些优势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就会给泉州市的经济发展造成新的优势。
泉州的乡镇企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群众自发集资办起来的。当时的侨乡有所谓“三多”:闲散资金多、闲房多、闲人多。但是,由群众集资办的企业是姓“社”还是姓“资”?一时争论激烈,几年不休。一批这样办起来的乡镇企业已收到明显的效果,仍有人说这是在搞资本主义。然而,群众要求劳动致富的强烈愿望是不可抑制的。1979年底,第一家搞服装、针织品来料加工的外向型乡镇企业,终于在华侨众多的晋江县破土而出,不久就发展到几家、几十家,并迅速由晋江扩展到沿海的几个县。全市来料加工的乡镇企业,1980年只有70多家,到1987年发展到850家,收工缴费1000万美元。与此同时,陆续办起了一批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到1987年底共有这类企业112家,占全市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一半以上。全市外向型乡镇企业,1980年只有100多家,1987年发展到1229家,出口创汇3763万美元,比1980年增加4.9倍。
“联扩带”产生效应 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1983年,全省乡镇企业工作现场会在晋江县陈埭镇召开,省委肯定了陈埭镇发动群众利用“闲房、闲人、闲钱”,集资办乡镇企业的经验。1985年,市委和市政府又提出走“联、扩、带”的路子。联,就是以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为龙头,发展各种形式、各种经济成分的经济联合。扩,就是以乡镇企业力量强的专业镇为中心,向周围乡村扩散,形成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贸工农结合的格局。带,就是采取城乡联营、劳力招聘、产品扩散等形式,带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经过几年努力,全市乡镇企业由自发阶段进入自觉发展阶段,遍地开花。1987年,全市乡镇企业发展到25900多个,总收入25.8亿元,比1978年增长14倍,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66.15%,去年缴纳税金就达9500万元。乡镇企业已成为泉州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泉州市乡镇企业突破性的发展,使侨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村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变为贸、工、运、种植和养殖等相结合的经济。到1987年底,全市乡镇企业共安排劳力46万多人,占农村总劳力的25%。晋江县陈埭、石狮等乡镇从事乡镇工业的人数已相当于从事农业人数的二倍。乡镇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去年达1200元,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乡镇企业发达的陈埭、磁灶、石狮、安海等几十个乡镇,农民收入的85%以上来自乡镇企业。农村人民开始走上富裕道路。
发挥各种优势 走向国际国内市场
近几年,不少经济专家来这里考察,他们用四句话归纳了泉州乡镇企业的主要特点:以侨资侨力为依托;以股份式经济为主体;以国内外市场为运行机制;以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为经营格局。
利用侨资侨力,是泉州乡镇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几年来发动群众集资办乡镇企业,侨资是其中的一大项。如1986年群众集资3.4亿元,侨资就占一半以上。由于侨资多,信息灵,引进设备多,很多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高,款式新,更新快,被誉为“国产洋货”,1986年有228种产品被评为省、市优质产品和优秀产品,有18种产品填补了省内、国内空白。1987年开发新产品1200多种,3种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几年来,在国际获奖和受到赞誉的有20多种产品。
泉州乡镇企业主要采取股份制的大致有四类:农民集资合股经营,农民合股承包乡办村办企业,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多形式、多成分、多层次联合的股份制。到1987年底,全市股份制企业占乡镇企业总数的80%,产值21亿多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82%。
由群众集资入股办的乡镇企业,以中小型为主。这些企业负担轻,经营机制灵活,有很强的竞争力。投资1元,可产出3元,一般一年到两年半就可以全部收回投资。
泉州乡镇企业经营的又一特点是,在国外,依靠华侨代理商形成了遍布全世界的销售网;在国内,以贸开路,以销定产,工贸结合。全市外出的5万多供销人员,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各类信息网和销售网,全市分布于城乡的大小专业市场有200多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石狮镇的服装、陈埭镇的制鞋业、磁灶镇的陶瓷业、仑苍镇的水暖器材等十大专业生产片。目前,十大专业生产片已从一个镇的规模发展成为几个镇联合起来的专业片。这样大的专业区,在福建以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泉州市的乡镇企业已有很大发展,但是同泉州所具有的优势相比,还是很不相称的。1987年全市外向型乡镇企业出口创汇的总值,虽然占全市出口创汇总值四成多,但却只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4%。在366万华侨、华裔和港澳同胞中,回来搞来料加工和办合资合作企业的,还只是很少数。泉州市委、市政府正在认真研究如何贯彻赵紫阳同志的指示,争取把更多的乡镇企业转到外向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