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归众绝于一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2
第8版(副刊)
专栏:创作手札

归众绝于一绝
黄宗英
《中国一绝》专题系列电视片,元旦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春节复播。每题,连片头片尾才10分钟;不过是一个个小品。
每次播放,常有热心人给我打电话:“喂,晚上看你的‘一绝’。”“我全身细胞立正,旋即与电视机拉开距离。
艺术家昵称作品为“产儿”。《一绝》这产儿,先天不足、难产、“破布头做蜡烛包”,就这么抱给大家瞧了。我们整个摄制组感到遗憾,我们没钱再重新剪辑修饰一番;也不能钻到千家万户电视机旁解释、补充、修正。大年下的,大家都拎着五光十色的礼盒;而我们紧巴巴掏出几粒“熏青豆”。
还是四年以前,我着手筹办都乐文化娱乐公司时,《一绝》就“坐胎”了。起先,是我和日本、美国、中国、香港五方三国制片人一起随随便便谈起这个轻松有趣、开阔视野、中外咸宜、老少喜欢的选题。大家兴致很高,认为题目起得绝、内容设想绝。初步研究可由彼四方投资,并负责海内外销售;我一方投智力和设备;于是,我们等着。等了老半年,我急了,说:《中国一绝》题目已透露出去见了报了,再不拍,就像“防天花须种牛痘”似的不稀罕了。你们不动,我们自己动。就这样起了步。是的,谁也不会为了10分钟的影视小品召开三国五方会议;幸亏我们自己也有了公司。
转眼3年半过去了。《中国一绝》陪伴着我们渡过文化企业改革的座座险峰重重激浪,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诞生在人间并存活下来。而它仅不过是我公司众多已投产完成的影视作品之一。
回想当年提出拟拍《一绝》,也不过是提了个“闹着玩”似的挺有意思的小题材。只有在这些一个个小题材的积累量上将总汇而显示文学的学问。我们认真地“闹着玩”。艺术上任何潇洒翩跹顺手拈来之作,也出自习惯的认真。我们派出了先遣组走遍大半个中国;试拍、失败、再试拍、多次易人;在搜集250题辑成一厚册之后,正式成立摄制组。原计划:第一年啃下52题,第二年拿下104题,第三年365题系列组合完成。这不是难做到的事。可是……可是……眼见得岁岁腊梅花儿黄、年年水仙花儿香;我们归了包堆到如今,吭哧吭哧地只搞出第一批《中国一绝》(中英文版)20题,还有赖各有关方面多次“抢险救灾”。噫兮,草率之作,看官们休错怪我们是绝顶笨蛋就好了。
拍摄《一绝》确实是件小事。专业人干专业活儿难不倒,累不垮。导演带上一组人马,“打一枪,换个地方”,在900多万平方公里内,风霜雨雪晨曦晚霞中打几年游击,挺带劲!可干起来啊,特费劲,费那八竿子也打不着专业的劲!就连别人家支持《一绝》也还得特勇敢。竟如此这般艰难,就越干越觉着是在干件大事了;其实毕竟依然还是件小事。只有痴痴地干下去,集众小事可望成一大事:编纂我中华绝人绝事绝技绝艺绝景绝观及56个民族民俗文化之大成的影视万有文库问世。归众绝于一绝——著名书画家吴作人老阿哥已预贺题款,并托人悄悄告诉我:“莫为欠债烦恼,我可以为之卖‘小金鱼儿’。”《一绝》竟然凝结着许许多多中国艺术家的心向。
人生在世,常常想干一两件力不能及的大一点儿的事。我怀念童年的“伙伴”——那一薄本一薄本的书排列在几只高高的(也许实物并不高,那时我还小)玻璃书橱里。书橱的额眉上(也兴许是在右侧)刻着烫金的字:万有文库丛书。于是,我认识了贝多芬、舒伯特,白居易、苏东坡,拿破仑、林肯,爱迪生、牛顿,米开朗基罗……。将来,我想会有这个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一绝》拍摄到一定数量,也要像万有文库或百科全书似的,依类、别、界、门、纲、目、科、属、种编排,检索,贴签,制卡。还要设计一种运起来是只箱,立起来是磁带橱的中国一绝影视文库。哈哈!例如:山石一条。欲解中国奇岩怪石知多少?阅看:GHS202。当然还有建筑目、服饰目;而烹饪目下分粤、川、闽、淮扬……各系派拿手骇俗之作;生物目下可分奇花、异草、珍禽、怪兽,还有举世罕见的小虫虫和血型……《一绝》摄制组,变成“一绝迷”、“一绝痴”、
“一绝狂”。绝了饷、断了炊、停了机、散了伙也还做着续拍《一绝》的梦。掂着500题的文字资料,怎么也找不到“穷措大”的自我感觉。500题在伸延,日夜增添,我们还可以拍摄今朝一绝嘛。例如北京冰糖葫芦个体户开办了冰糖葫芦工厂。上海科学家李太航发明人工智能电脑软件,使电脑可以分析、选择、联想、判断,准确地行使中医望闻问切对症处方之功能……这种绝得很的新事,在公元2000年以前,除了他们自己,别人还真极难突破。嗯,我们的“一绝梦”还要做下去,纵然如此,中国一绝影视文库辑成之日,汇入我国时代影视大潮时,依然是一滴小水珠。新春之际,我祝愿未干涸、不破碎的小水珠们,汇成绵延不绝、澎湃不止、蔚为壮观的中华艺术之波涛。
1988年2月15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