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厂长所长:盼你们尽快坐到一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科技与经济“温差现象”讨论

工厂厂长和研究所所长之间的“共同语言”不多,与条块分割的体制有直接关系。有识之士提议在厂所之间建立协调机构,并大声疾呼——
厂长所长:盼你们尽快坐到一起
新华社记者 邬鸣飞 张学全
这是一桩憾事:
去年10月,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向市化纤行业14家工厂的厂长发出大红请柬,盼他们来所“赶集选成果”。谁知,多数厂长“不感兴趣”,只来了不多的几位。所长余荣华向他们介绍40多项优秀成果,想寻“婆家”,结果一项也没“嫁”出。
也有这样的情况:一些厂长碰到技术难题,向一些研究所所长求援,他们也推说“派不出人”。
所长为什么“请不到”厂长,厂长又为何“叫不应”所长?双方的冷热“温差”为什么如此之大?
连日来,记者特地拜访了20多位所长,并同企业界一些人士进行细谈。他们认为,主要仍是条块分割、部门所有的体制没有得到解决。上海七○四研究所所长丁玮说,所长和厂长之所以缺少共同语言,科研面向经济之所以难,主要是科技界、经济界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没有从根本上加以改变。研究所和工厂分属各自的行政系统,双方都有自己的计划和任务,都被上级管死,中间缺乏协调,所长和厂长很难同舟共济、携手开发技术。
条块长期“割据”,使许多科研所和工厂之间缺乏了解和理解,甚至从互相“瞧不起”发展到“谈不拢”。有关部门曾对中央各部委在沪的45家研究所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承接上海技术改造、技术开发任务较多的只有2个所,没有拿到任务的却有15个所。中科院在沪有一家研究所,研究集成电路颇有优势。这个所曾向上海有关部门提出,愿为上海彩电元件国产化承担一些项目。但有关部门以种种借口把任务给了自己属下的工厂,而工厂也没有找这个所合作。终因技术力量单薄,这些项目过了两年仍无大的进展,有些元件至今还得依赖进口。
如何使科研、生产双方真正尽快“粘接”起来?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所长和厂长除要增强“面向”和“依靠”的紧迫感外,当务之急还需解决好一个问题:尽快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协调组织和一批冲破行政壁垒的技术开发公司。
这个协调组织主要负责全市各路科技大军参与上海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联络科研所长和厂长,为科研机构与企业结合牵线搭桥,并组织重大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开发公司可分为工程技术承包公司、技术转让公司等,主要承揽科研、设计、调试、生产“一条龙”技术工程,加速技术成果向生产转化。
人们急切地盼望上海的科技管理政策活些,再活些,盼望厂长所长们尽快坐到一起!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