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之路——部分体育专家座谈会侧记(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之路
——部分体育专家座谈会侧记(一)
3月初的一天,多风的京城又是风尘弥漫。20多位体育理论、科研工作者和专家顶着大风,应邀前来与国家体委领导和政策研究室等有关负责人对话,就当前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些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国家体委体育科研所的李诚志开了头一炮,他提出几个问题,其中包括:我国体育是不是存在战线过长问题?搞体育要不要讲经济效益?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彩珍接过话题谈了看法,她认为,就体育体制改革来说,突破口是社会化。以往过分集中体委系统办体育,搞了几十年,优秀运动员队伍也不过只从1959年的15000人增加到现在的2万人左右。而近一两年高校和行业体协办运动队,很快就发展到4000多人。
体育科研所的蔡俊五对突破口提出新看法,他说,体育改革就要抓住竞赛这个龙头不放,竞赛改革是体育改革的主要突破口。现在我们的竞赛太单一,缺少多层次多形式的竞赛,调动不起各方面的积极性。还有的专家认为,体育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体育改革不应只有一个突破口。
奥运会战略与全运会战略
北京体院的一位教师说,为建设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方面我们提出了奥运会战略。然而从去年全运会看,各地方更重视的是自己的全运会战略,不惜一切争全运会名次,生怕在本省人民面前不好交账。这样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只要名次不讲水平、不顾运动员系统训练规律等问题。国家的奥运会战略与地方的全运会战略怎样结合?两者的交叉点在哪里?这些值得我们研究。
八一体工队的李世铭对目前特别强调抓奥运会金牌大户——田径和游泳的布局有些异议。他认为不能顾了这头忘那头,忽视自己原来的优势项目。他指出我国体操、乒乓球、跳水、排球等项目一、二、三线队伍人数都呈现下降趋势。近几年我国优势项目相继出现危机不是偶然的。
本报记者 刘小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