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之路——部分体育专家座谈会侧记(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6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探讨中国体育改革之路
——部分体育专家座谈会侧记(二)
高校办运动队水平上得来吗
从去年起,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决定在全国55所高校试点办运动队。北京大学体育教师王余认为,要求高校运动队一下子达到全国水平和世界水平是不现实的。因为高校在运动员选材、高水平教练队伍、场地设施和经费等方面,均无法与体委系统的优秀运动队相比。不过他也谈到,高校办运动队的好处是有利于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有利于完善学校体育设施,有利于解决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
北京体院的两位教师相继发言,他们认为如果不从体制上改革,高校和企业办的运动队就无法同现有的优秀运动队在公平条件下竞争,也很难取得大成就。
怎样理解体育社会化
北京体院副教授卢元镇说,体育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文化活动。现在我们对体育改革目标的研究很不够,对体育社会化的认识也还不全面。什么是体育社会化?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只是让社会出钱出力赞助体育部门,这种单方面受益的“社会化”是难以为继的。
教练员人才问题不容忽视
会上,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彩珍点名请老田径教练俞樟炎谈点意见。俞樟炎说,许多领导对运动员人才很重视,其实,对教练员人才更要重视。当前我国高水平教练缺乏问题比缺少尖子选手更为严重。现在一方面是好教练难找,一方面又有不少老教练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座谈会整整开了一天,已是夕阳西下时分了,不少专家意犹未尽,还想发言。大家觉得,国家体委领导能够倾听各种意见,就中国体育发展有关问题与体育界各方面人士展开对话、讨论,这是一个好开端,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改革的深化。 本报记者 刘小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