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深化改革 发展农垦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7
第2版(经济)
专栏:

深化改革发展农垦经济
本报评论员
改革,开拓了我国农垦事业的新的发展历程。今天,这个有4亿亩土地、500万职工、1100万人口的庞大系统,已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国经济舞台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连续12年亏损的局面早已结束,截至去年,农垦系统已连续9年盈利,盈利总额达67亿元。去年,全系统为国家提供了447万吨商品粮食,18万吨棉花,20万吨干胶;在大中城市,国营农场为稳定供应、繁荣市场做出了贡献;以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江西共青垦殖场、天津王朝葡萄酒厂等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向人们显示了农垦经济的实力。
从亏损走向盈利,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同拥有众多的资源相比,同具备较高的技术装备以及较为充裕的人力、物力相比,国营农场的潜力和作用还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农垦系统一些地区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还不算高;一些滩涂、水面、荒地还没有开发利用;已开垦土地粗放经营的现象仍然存在;由于自身改革尚未配套,经营机制还不够活,受外部环境限制的因素也仍然很多。所有这些,都制约着农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农副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向国营农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农垦系统有必要也有能力在这方面有更大的作为,作出更多的贡献。
第一步的成功,是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实行“财务包干”自负盈亏的管理办法;打破单一经营,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冲破国营农场的固有模式,建立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分散了经营决策权的结果。国营农场今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改革这个主题。应该继续在增强企业活力,建立和健全使企业既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又能接受宏观指导;既能发挥“大”的优越性,又能发挥“小”的自主性这样一种机制上下功夫。实践证明,企业(包括家庭农场)的自我发展能力如何是农垦系统能否发展的决定因素。深化改革,应该在这方面多做文章。
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9年改革,冲破了我们头脑中不少固有的思想观念,但长期在产品经济下形成的一些陈旧观念在一段时间内仍会有形无形地束缚我们的手脚。国营农场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要取得改革和发展的大的突破,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要继续打破单一模式,走多样化的路子。真正做到以国有为前提,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公则公,宜私则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形成一个多样化的局面。只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断进取,才能开创出一个农垦事业的新局面来。
国营农场是一个具有很多优势和优越性的经济实体。农场所在地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继续支持他们的工作,支持他们的改革,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给予积极配合。应继续贯彻执行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农牧渔业部《关于农垦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报告》精神,稳定农场的隶属关系。农场搞好了,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地方。国营农场也应该以自己的实力和优势主动为当地农村和城市服务,双方互帮互助,积极配合,共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