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读《老舍和中国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7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读《老舍和中国文化》
胡絜青 舒 乙
三年半以前,在第二次老舍学术讨论会上,点出了三十多个有待开发的老舍研究课题,诸如老舍和文化、老舍和宗教、老舍和满族、老舍和外国文学、老舍和古典文学、老舍和曲艺等等。我们当时企望老舍研究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我们期待着研究成果的诞生。今天,我们读到宋永毅的《老舍与中国文化》,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终于等来了!”
在这以前,在老舍研究中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相当精采的论文,它们是深思熟虑的,其学术水平也已大大超过了五六十年代。
然而,人们期待着一批更加开放、新颖、深刻的老舍研究专著的出现。
宋永毅的这部书接触了几个新领域:老舍和满族民间文化、老舍和佛教文化、老舍和文人文化、老舍和西方文化、老舍和民族的变态心理、老舍和东方伦理、老舍和北京士大夫文化、老舍和半殖民地文化、老舍和风俗文化、老舍和美食文化、老舍和民族性格等等。要真正了解老舍,离开这些课题,恐怕相当困难。
使我们特别高兴的是:这部书在借鉴新研究方法和运用新观念的时候,有意识地避开眼下的时髦病——“绕着脖子说话”、故作深奥的时弊。作者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对象上,一切由实际出发,在老舍作品上和在老舍本人身世上下功夫,谈得有根有据,实实在在,不搞“空对空”。我们赞赏这种做学问的态度。
这部书敢于指出前人论点的不足。比如在分析虎妞的爱情的章节中,和在论述风俗在老舍作品中的地位的章节中,便可找到印证。这样标新立异,旗帜鲜明,求证严谨,既不给人武断的感觉,又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
审视问题的角度一变,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局面。一些过去不受重视的作品反倒成了热门货,譬如《牛天赐传》、《离婚》、《二马》;一些一贯被视为缺点的东西反倒成了优点,譬如《猫城记》中包含的那些对国民性的非常中肯的批判,譬如幽默的因素成了应该借鉴和发扬的品格。这种挖掘真叫人看着过瘾!
(《老舍和中国文化》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