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启示
本报评论员
北京中关村,有一个类似美国硅谷的技术密集地带。在这不足5公里长的电子一条街上兴起了近150家新技术企业,聚集着近1800名科技人员。电子一条街引起上上下下的瞩目,不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企业经济效益飞速增长,而是因为它为解决多年困扰我们的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今天从事的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华经济起飞。怎样才能使经济起飞呢?简要地说,就是一靠改革,二靠科技。党中央最近提出发展沿海经济,要求抓住国际有利时机,参加国际竞争。实施这个促使经济起飞的发展战略,同样需要依靠科学技术。如果没有足够的科技力量投入,我们的经济就不可能迅速发展,在当前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可能掉队。对于这一点,全国上下,尤其是经济界、科技界的同志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紧迫感。
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上,我们已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旧体制造成的两个“不活”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个是作为我国工业主力军的国营骨干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我国约有10万个国营骨干企业,它们的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产值占到整个工业产值的一半左右。由于缺乏乡镇企业那样灵活的运行机制以及其他原因,吸收新技术的能力薄弱。另一个是作为科技主体力量的大院大所、高水平的科技人员,政策还没有放活。旧体制束缚着他们不能够全身心地把自己的学识才能都投入国民经济的主战场。
这两个“不活”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不存在的。那里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最重要因素是他们自筹经费,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包括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和灵活反应的经营机制在内的竞争机制。这就启发我们,国营企业和大院大所的改革也应当瞄准这样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把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大力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这些手段来启动技术进步的需求,为大中型企业广泛吸收科技新成果创造条件。只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灵活的运行机制结合起来,我国经济的起飞是大有希望的。
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也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高技术问题的能力和高技术产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发展高技术走了一条由国家大包大揽、组织封闭的国内攻关的路子。这样的结果是样品能很快搞出来,水平也很高,就是没有商品化,不能形成生产能力,缺乏竞争能力,几乎没有经济效益。中关村电子一条街造成的一些企业,在发展高技术方面走了一条开放式的、商品化的新路子,这就告诉我们,在高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商品市场之间不能造成一个隔离带,断裂层,要使高技术研究与商品市场联系起来,与国际合作结合起来,让高技术研究成果通过工贸的途径进入市场,特别是到国际上去竞争。我们有责任为参加这种竞争创造适当的政策环境。
我国有着一支宏大的科技力量,无论就数量还是质量上说,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占有优势,而且对于发达国家,在某些领域也是一种挑战。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力量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科技人员得不到充分使用;二是生活待遇较低,后顾之忧重重。这在电子一条街也解决得比较好,那里的企业把科技人员引导到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竞争的大课堂里,通过人才流动,一些人找到了能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涌现出一批新型的企业家、发明家,以及生产与经营中的骨干。科技人员通过为社会创造财富和对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改善了自身的工作条件和物质待遇。这也正是电子一条街为我们解决知识分子的问题提供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