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张劲夫向人大常委会汇报二二二号飞机空难事件和处理情况 调查组经研究分析事故原因清楚 今后应该采取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2版(经济)
专栏:

张劲夫向人大常委会汇报二二二号飞机空难事件和处理情况
调查组经研究分析事故原因清楚 今后应该采取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委员张劲夫今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伊尔十八—222号飞机1.18空难事故和处理情况的汇报。
他说,1988年1月18日,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伊尔十八—222号飞机执行北京—重庆航班任务。19点05分由北京起飞,预计21点58分到达重庆白市驿机场。飞机由北京起飞后,经2小时42分临近合川,飞行正常。21点50分,机组报告,第四发动机故障,要求通过白市驿机场去成都降落。因飞机难以操纵,2分钟后,机组报告还是到重庆本场落地。21点57分左右,第四发动机坠落在距重庆白市驿机场34公里处。此后,机组连续报告,飞机严重抖动,操纵不了。22点17分,飞机终因保持不住高度,撞土坡而坠毁。机上旅客98人和机组10人全部遇难。
张劲夫说,对这起重大事故,国务院十分重视。李鹏代总理指出,这是民航近年来少有的特大事故,必须严肃认真查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同时,李鹏代总理要求重庆市协助民航处理好善后工作,并派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书明和民航、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立即赶赴现场处理善后工作。事故发生后,重庆市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立即赶到现场,并抽调100多名医务人员,对发现的遇难者逐个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生存者。公安干警、武警和当地驻军1300多人对现场进行了保护,并参加了寻找遗体、遗物和飞机残骸等项清理工作。同志们白天黑夜在泥水中连续工作,不怕脏、不怕累、不怕冷,到21日23点,108名遇难者遗体全部找到。重庆市抽调60多名外科医生协助殡仪馆对遗体进行了整容、整形。经过八天八夜的紧张工作,在民政、公安、医务部门的同志和殡仪馆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到30日,遇难者的遗体处理工作基本结束。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整个善后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他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关于222号飞机空难事故的汇报,决定由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事故调查委员会,负责查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随后,由劳动人事部、民航局、国家经委、监察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重庆市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领导小组,并由民航、空军、航空工业部及北京航空学院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到事故现场及222号飞机维修单位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他说,调查组仔细地研究和分析了所有能得到的残骸、飞行记录器译码、空地通话录音、照片、录相、各种有关技术文件和管理方面的资料、各种实验数据、记录证词。在此基础上确认,这次飞行事故不是人为破坏,也不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而是由于第四发动机右起动发电机故障烧毁,导致第四发动机失火后坠落而造成的。
张劲夫说,3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事故调查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会议认为,222号飞机空难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应作出处理。事故发生后,民航局长胡逸洲曾多次承担责任,请求给予处分,在这次会上再次作了检讨。为了严肃政纪,教育干部,国务院已决定给予胡逸洲同志记大过处分。
他说,国务院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很快,有些方面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这起事故是机械故障造成的。民航和各有关部门要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飞行安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