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 中国残联筹备领导小组负责人答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
中国残联筹备领导小组负责人答记者问
本报北京3月10日讯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将于明天在北京成立,为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筹备领导小组负责人,今天就关于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有关事宜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
问:我国目前已经有两个全国性的残疾人社会团体,即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那么,为什么还要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答:1960年成立的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代表盲人、聋哑人利益的群众团体。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于1984年,它是为残疾人服务的福利团体。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目前这两个残疾人社会团体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工作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制不顺,机构重叠,力量分散;第二、组织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如占五类残疾人总数一半的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病残疾者等,都还没有相应的代表组织;第三、组织制度、职能和活动方式也不适应推进社会化管理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广大残疾人的要求和改革的精神,本着精简、效能和统一的原则,理顺关系,健全功能,提高效率,增强活力,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和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的基础上,组建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简称中国残联。
问:中国残联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的宗旨是什么?
答:中国残联是中国政府批准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事业团体”这个名称在我国首次采用,它不同于政府机构,又不同于一般的群众团体,而是一种半官半民性质的综合性社会团体。中国残联将代表功能、服务功能、社会化管理功能融为一体。它既代表各类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又为残疾人服务,还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推行社会化管理,发展残疾人事业。它的宗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
问:请谈谈中国残联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中国残联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第一、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并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为残疾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团结残疾人,遵纪守法,履行社会义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第三、促进和发展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科研、社会服务和福利事业,推动残疾的预防工作;第四、推进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化管理,沟通政府、社会和残疾人之间的联系,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第五、协调残疾人社会团体的工作,发展国际间残疾人组织的联系,开展残疾人事业的交流和合作,并承担“联合国残疾人十年中国组织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问:为完成这些任务,中国残联将设置哪些组织机构?它们各自的职能是什么?中国残联成立以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否还存在,它们与中国残联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答:中国残联分为三个系统:一个是决策系统,一个是执行系统,一个是监督系统。决策系统是残疾人代表大会和主席团,重大的方针、规划、计划、领导人选等都由这个系统决定。执行系统是执行理事会,残联的日常工作由这个系统执行。监督系统是评议会,它的职责是对执行理事会进行监督和咨询。
为更好地反映和研究不同类别残疾人的工作,中国残联内设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残人和精神病人亲友会等专门协会。它们的日常工作由残联的办事机构办理。中国残联主席团中的残疾人委员,按残疾类别,分别组成各专门协会的委员会。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理事会将保持它的独立地位,以广泛联系社会各界,继续发挥为残疾人事业谋福利和募集资金的作用。它的日常工作由中国残联的办事机构办理。
问:中国残联的成立,对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推进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组建中国残联,在政府、社会和残疾人之间起纽带作用,一方面便于加强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和宏观协调;另一方面,中国残联得到政府的支持,具有相应的职能工作条件和手段,以民间的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工作,更具有活力,有利于联系群众,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这对形成部门管理与社会化管理相结合的新的工作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