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北京首届最佳交通民警评选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北京首届最佳交通民警评选侧记
本报记者 苏宁
大寒前后,是北京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居民一般不轻易出门。可是就在大寒前一天的1月20日,北京市各繁华路口、交通干线,随处可见彩旗飘舞,歌声飞扬,原来北京市首届最佳交通民警评选活动正在进入高潮——投票。在全市300多处投票站点,30万张选票代表着30万名群众的心愿,在1000多名群众代表监票人的监督下,投进票箱。参加投票的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天真烂漫的儿童;既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也有普通首都市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北京市市长陈希同,公安部部长王芳等500多位党政军领导干部都参加了投票。
这次群众推荐评选“最佳”活动,共发放选票30万张,收回286240张,其中有效票为283395张。经过15台微机日夜紧张的工作,在北京市公证处公证员和群众代表的监督下,20名最佳交通民警、10名最佳交通岗组正式产生了。得票最多的是地处繁华路口西单岗的“黑大个”王横——得票218100张,第20名——虎坊桥岗岗长李健得票157301张,也获得了半数以上的选票。
当选首都首届最佳交通民警的20人中,有一对引人注目的亲兄弟,他们就是出身于“交警世家”的刘英军和刘英晨。他们的父亲刘运庚是一位干了30多年的老交通民警。由于从小对父亲的工作耳濡目染,弟兄俩先后于1979年和1980年子承父业,一个在丰台区大红门中队,一个在东城区东四中队,都成了一名交通民警。从此这弟兄俩摽着膀子干上了:弟弟三年查获218名非司机开车;哥哥一年避免人身伤亡事故5起,使管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0%,双双获得“最佳”称号。
在当选的20名最佳交通民警中,还有八年如一日,每天义务加班1小时,在西四北大街大红罗厂胡同口护送小学生、老人过马路,维护交通秩序的王金山;被誉为“闲不住的老黄牛”,9年来多干了4年又7个月工作,500多个公休节假日,只休息了35天的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苏俊栓;文明执勤、礼貌纠违,去年一年纠正违章25000多起,没有与违章人发生一次争吵、没有收到一封批评信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冬雪;值勤中眼勤、嘴勤、手勤,1小时打出各种指挥手势300多次,转体120多次,喊话宣传近百次,纠正违章40多起,受到37个单位和17个汽车队表扬的岳长河等等。
广大群众踊跃参加投票评选,使首都5100名交通干警深受鼓舞和教育,他们一方面感到身为首都交通民警的光荣与自豪,另一方面也感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通过参加投票活动,不少群众反映,对交通民警工作从不大理解到开始理解。崇文门菜市场的一位职工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以前我只是看到交通民警罚款、训人,没有了解到这背后蕴藏着多少对人民的爱。他们用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使我由衷地感到他们可敬、可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