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价值规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5版(理论)
专栏:

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价值规律
秋石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在运用价值规律方面迈出了不小的步伐。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也表明,我们在致力于运用价值规律的同时,却在某些方面违背了价值规律。这个现象说明,我们还没有真正学会运用价值规律。
为什么会如此?是否可以这样看,许多同志对于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的理论并不是完全不懂得,问题可能出在把它理解得过于简单了些。
马克思主义价值规律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它内部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要按照它包含着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进行交换,即大家通常所讲的等价交换;商品价值的实现是在商品价格随着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过程中达到的。这个客观过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可以运用这个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全社会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进行自觉的调节。
近几年的经验教训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规律的认识是在舍掉经济生活中许多混沌现象而得到的。这些理论一经形成,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但如果把这些理论用之于经济生活,情况又大不一样。因为一个经济规律本来就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中,并与其它经济规律的运动交织在一起发挥作用。如果我们不考虑相关的情况,简单地孤立地静止地去运用某一规律,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如果说我们这几年在运用价值规律上有失误,问题可能就发生在这里。
价格杠杆的运用首先是以商品供求的状况为依据的。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变动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对于商品供求现状及其变动趋势的判断不能简单从事。某种商品一时多起来了,发生了供大于求的现象,首先就要分析是不是真正供大于求;如果确实多了一些,还要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会多,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还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分析供求关系,不仅要对供方面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具体分析,而且要对求方面的现状及其趋势进行具体分析。只有对诸多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全面把握供求现状及其变动趋势,才能正确运用价格杠杆对供求进行恰当的调节。回过头来看,前两年我们对粮食供求状况的判断,准确性就不是很够。没有看到全国粮食总量1984年达到4000亿公斤以后,再要迈上新台阶不是那么容易;没有预料到城乡粮食消费量这几年增加这么快;没有充分估计到我国粮食的供应状况,要受到人均一亩半耕地和人口增长的限制。正是因为对于粮食现状的估计乐观了一点,所以在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粮食的生产上难免发生失误。
同样,对于价格杠杆的运用也不能简单从事,一说某种商品多了一些就降价,一说某种商品少了一些就提价。因为一种商品比如粮食的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降低收购价格,必然损害粮农的利益。在收购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调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必然影响成本上升,从而损害粮农的利益。如果一方面压低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两面夹攻”,必然大大损害粮农利益,严重挫伤他们种粮的积极性。不仅如此,粮农的收益,还要受到其它相应商品价格的影响。如果为了刺激其它农产品的生产,不适当地提高那些农产品的价格,破坏了这些商品与粮食的正常比价,也要妨碍粮食生产的发展。还要看到,运用价格杠杆来激励增产要经历一个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瞻前顾后,不应当贸然行事。
近来,常常听到对于农民不愿种粮的惊叹,对于农民重视自己利益的惊叹,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合适的。农民重视粮食价格对自己利益的影响,正是他们对市场反映灵敏的一种表现。多少年来,农民种地主要是自给,有了剩余才拿到市场上去交换,对于市场不是那么关心。现在,农民关注市场变化了,说明他们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说明市场、价格已经开始成为他们发展生产的推动力。应当说这是很好的事。这个事实说明,只要我们对价值规律运用得好,就可以使我国农业的潜力极大地发挥出来。现在的问题是许多同志对农村这个新形势有些认识不足,还不善于运用价值规律去继续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学会运用价值规律当然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细心体察情况,就可以使我们的经验丰富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