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讨论
由《中国轻工业经济》杂志社和《国际贸易》杂志社联合举办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最近在北京召开。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对下面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问题。如何理解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些同志认为,不能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仅仅理解为干粗活,而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把“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与科技开发结合起来,才能使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的优势。有些同志认为:劳动力费用低廉确实是我们的优势,但是如果效率很低,就会把这种优势抵消。因此,要把沿海地区“劳动力费用低廉、劳动力素质较好”这个条件,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创汇效益结合起来,研究和制定少投入、多产出的最优方案,努力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提高质量,全面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有些同志提出: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从当前来看,我们应该从总体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决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这类产业上,凡是当前能够出口创汇的产业,都应重视其发展。还应当看到,在非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同样可以生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零配件,附加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工艺。这方面的优势也要注意发挥。另外,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过程中,既要重视当前,又要注意未来,要有意识地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准备条件。
关于抓紧利用当前有利机遇问题。与会人士共同认为,一定要抓住当前机遇,不应再错过时机。但是对怎样抓住时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意见强调,落实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一定要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有的意见则认为:机会难得,对抓紧时机要有紧迫感,不能按常规办事。如果等全国或者全省、全地区层层制订出总体规划来再干,就有可能贻误时机。因此,在条件大体具备、又有一定经验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等,应立即放手大力发展。第三种意见认为:应把统一部署和放手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要让沿海地区根据自身的条件尽快采取行动;另一方面要立即着手制订统一的规划、部署和政策,明确指导方针,密切注视和及时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
关于“大进大出”问题。有些同志认为:“大进”和“大出”是一个方针的两个方面,必须同时抓好。总结多年来的经验,目前特别要防止出现“大进少出”或“大进不出”。为此,必须对进料加工出口,制订一系列严密的政策法规,确保这一方针的正确实施。有些同志认为:为了切实贯彻“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方针,应该把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紧密结合起来。对一些主要依靠进口加工和装配的原材料、零配件,从长远的观点看,应该逐步立足于国内。为此,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应该注意发展某些原材料和零配件工业,特别是薄钢板生产、塑料树脂生产和电子元器件生产,为不断扩大出口打下基础。还有的同志认为:发展沿海地区经济,不等于在沿海地区发展经济。沿海地区不要只看到自己的技术装备条件,而应同内地的资源条件结合起来,凡国内可以充分供应的原材料,就不要再进口。内地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当好“二传手”,同沿海地区联合起来协同发展。有些同志还提出:贯彻“大进大出”的方针,要同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结合起来,切实把握好“进”、“出”时机和度,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还有部分同志认为:对沿海地区也要加以分析,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不同重点。例如,发展“三来一补”,就要着重发挥广东、福建等地区的优势,不要一哄而上。
(吴东彦 牟新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