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经互会面临重大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1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经互会面临重大改革
周象光
经互会组织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变动。在旧的一体化模式下形成的合作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其弊端愈益暴露出来。现经互会将把合作重心由单纯贸易转向科技和生产领域,兴办合营企业和联合公司,使合作向较深层次发展,同时还将改革货币金融机制。改革受到各成员国欢迎,但改革尚难作出可行方案,问题不少。
坐落在苏联首都市中心的经互会总部大厦,造型酷似一本翻开的书,矗立于莫斯科河畔,吸引着过往游人的视线。近来,在这座30层高的大厦里发生的变革,更加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今年2月初,经互会执委会第126次会议之后,经互会的组织机构开始了大规模的变动。有19个机构将被撤销、改组或合并,工作人员裁减1/4以上。新成立了对外经济联络合作委员会等机构。改组后的总部机构将改变过去的职能和工作方式,以协调成员国长期经济政策和战略关系为主要任务。
经互会原来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是在粗放经济条件和一体化模式下形成的,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全都由政府安排,企业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苏联东欧各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特别是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这种形式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由旧的一体化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相互贸易停滞不前,而经济关系中,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合作生产方面只占贸易额的6%,再要靠贸易来扩大经济联系的潜力已近枯竭。加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科技发展综合纲要规定的百余项课题大部分没有完成。这种状况不仅制约着成员国之间的有效合作,而且也影响到各成员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因此,改革经互会的体制和活动方式,增强它的活力,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合作机制,已成为经互会大多数成员国当前最迫切的要求。
早在1985年经互会制定科技发展综合纲要时,就已提出了改革合作机制的问题,1986年年底,经互会成员国首脑工作会议又就改革的主要方面取得了一致意见。去年10月,经互会举行第43次
(非常)政府首脑会议,就当前的改革措施和制定长远的改革构想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并作出了一系列决议。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经互会将把合作的重心从过去的单纯贸易逐步转向科学技术和生产领域,使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向较深的层次发展。为此,将兴办合营企业、联合公司和联合科研机构;把过去国家和主管部门间的两级协调关系改为三级关系,建立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将改革货币金融机制,在继续使用转帐卢布结算方式的同时,除民德、罗、越外,其它7个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互自由兑换。
根据经互会第43次政府首脑会议的决定,将草拟1991—2005年国际社会主义劳动分工集体构想,成员国百余家研究机构正在对远景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各国经济界领导人和学者、专家也提出了不少大胆的设想和主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经互会改建成为成员国的共同市场,使资本、劳动力等社会生产因素可以自由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以便参加世界性的国际分工。当前影响经互会内部生产协作的一大障碍,是有关产品的价格形成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企业间的直接联系。要求以世界市场价格为作价基础的呼声相当强烈。由于各国现行价格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要统一各方意见还相当困难。
由于经互会各成员国在经济体制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存在差别。因此,要使经互会通过改革实现根本的转折,道路肯定是艰难和曲折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