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2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全社会都来关心残疾人事业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是我国各族残疾人、残疾人亲属和残疾人事业工作者代表首次汇聚一堂,共商残疾人事业发展大计的盛会。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诞生。从此,我国各类残疾人有了自己统一的组织,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5000多万残疾人的大喜事,也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怀下,我国残疾人事业逐步发展,办起了盲、聋哑学校、社会福利院、福利工厂,残疾人状况有了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方针的实行,给国家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残疾人事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基础思想之一,作为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准则之一,深入人心;残疾人劳动就业开始向多渠道、多层次发展;残疾人教育有了进步;康复工作有了好的开端;残疾人文体活动活跃;进行了大规模的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广大残疾人渴求为社会奉献力量的意识增强,他们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残疾人的各种组织相继建立,工作日趋活跃。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协助政府,动员社会,为发展残疾人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诞生,表明我国残疾人在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它将代表功能、服务功能、社会化管理功能融为一体,代表各类残疾人的共同利益,为残疾人服务。同时,它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动员社会力量,推进社会化管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成立,将为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起到积极作用。
尽管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不少成就,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当前我国残疾人事业仍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少;已经就业的,还不够稳定、合理;相当一部分残疾人没有劳动就业,还没有得到稳定的维持温饱的收入;在社会生活中和某些环节上,对残疾人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与偏见。
我国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社会正由温饱向小康水平过渡阶段,残疾人能否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和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涉及到5164万残疾人,而且影响到数以亿计的亲属,牵动着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必须引起极大关注。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人问题,任何社会都无法回避。残疾人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绝大多数残疾人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残疾人同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历史和现实生活表明,许多残疾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由于残疾人的存在和影响,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一个群体。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全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以及生产力彻底解放的标志。社会主义制度要求我们,高举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旗帜,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树立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有必要把残疾人事业摆进国家发展大局,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整体研究,统一安排,协调发展。劳动就业、教育和康复,是当前亟待抓好的三个环节。劳动福利型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特色。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所在。要按照“普及、稳定、合理”的要求,推进残疾人劳动就业。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状况,最终取决于残疾人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要对残疾儿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抓好扫盲和职业技术培训,尽快扭转残疾人教育的落后局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带来了希望。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小儿麻痹后遗症矫治、白内障手术复明和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等残疾人急待解决的康复工作。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有赖于社会的帮助,也取决于自身的奋斗精神。残疾人应当以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自己,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履行公民义务,努力为祖国贡献力量。
我们热忱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和残疾人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物质、精神条件,使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在事实上成为社会平等的一员,享有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共享由于劳动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
中国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事业,是文明的事业,进步的事业。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伸出热情的手,扶残助残,为这一崇高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让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春风扑面而来,温暖千家万户,温暖每一位残疾兄弟姐妹的心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