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营造亿亩速生丰产林——三评如何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2
第2版(经济)
专栏:

营造亿亩速生丰产林
——三评如何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
本报评论员
当今中国乃至世界,都面临着一个森林资源消长相竞的严竣课题。一方面,人类正在以极大的努力保护森林,恢复森林;另一方面,森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减。令人忧虑的是,消长相较,“消”的速度远大于“长”。
改变森林资源消长失衡的局面,关键是增加森林的生长量,创造一个“长”大于“消”的新形势。
我国林业建设中一项宏伟的新计划——从现在起,大体用30年时间,全国建设3亿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到本世纪末,先建成其中的一亿亩,就是力挽森林消长危局的战略对策和根本措施。
传统的林业模式,一是偏重于采,手持大斧头,眼盯天然林,自然界数十年以至数百年长成的大树,举斧可斫,取之便当。问题是,只采不造,或者采多造少,越采越少,何以为继?二是种树不管树,种成“小老树”。虽然也栽苗,但既不施肥,又不浇水,也不修枝除虫,树木就像被遗弃的孩子一样,何以成材?速生丰产林是采取先进栽培技术和集约经营措施营造的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的人工林。这种方法,用老百姓的话说,叫做“像种庄稼一样种树”。采取这种崭新的林业模式,是造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集约经营的速生丰产林,只要树种对头,巧借天时地利,多则十几年,少则六七年,就可以成林取材。这有国内外大量事实为证。例如巴西,18年间造速生丰产林7000余万亩,从中取林产品出口,3年创汇就抵偿了18年的造林投资。又如意大利,仅用占全国森林总面积2.5%的土地种杨树速生丰产林,就生产了全国用材量的50%。再如我国山东,从80年代起发展速生丰产林,现在已有260万亩,临沂地区的杨树可以“二年成林,三年成檩,五年成梁”。何其快也!据林业部门测算,实施我国的这项“绿色计划”,到2000年,亿亩新林铺展神州大地时,仅其进入轮伐的一部分便可生产木材2000万立方米以上!当人工林的商品材源源而来时,指向天然林的许多大斧头就可以藏起来了。人工林、天然林两旺,森林的消大于长的形势终将从根本上改观。
那么,这个鼓舞人心的目标能不能如期实现呢?不用说,这么大的一个计划,实施起来将遇到资金短缺、技术服务力量不足等一系列困难。但只要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真正认识这项事业的战略意义,认真地去抓,种种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我国发展速生丰产林的潜力很大,有利条件很多。据粗略估计,我国适宜培育速生丰产林的用地可达4亿亩,广阔农村有丰裕的劳动力,可以满足速生丰产林对集约经营的要求。从试点的情况看,速生丰产林一能出材,二能聚财,有“绿色银行”之美称,是农村经济中一条可靠的富裕之路。如能在贷款、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给农民以鼓励和扶持,使农民得材得利,农民何乐而不为!而有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必将形成一个壮阔的开发新潮。有关领导部门认为,有了这样一个基本条件,再加上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加上工程造林以及集约经营等科学方法,建设起一批批大大小小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这个伟大的“绿色工程”完全可以如期完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