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世界在这里变小——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新楼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世界在这里变小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新楼一瞥
徐悦
驱车沿着宽阔的西长安街西行。眼前,高耸的彩电中心蓝色大楼的毗邻,横卧着一片造型雅致的乳白色建筑。它的当街一侧楼壁上,浮凸着郭沫若手书的仿铜大字: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再上方,是已经在国际上叫响的该所英文缩写字母:ISTIC。
这所新建的亚洲最大的科技情报中心,今天正式向全社会敞开怀抱。
上午10点,国务委员方毅为开业典礼剪彩后,我们随人流从主楼东门拾级而上,便进入宽敞的读者休息厅。大厅右面墙上镶着3米多长的世界时电子钟,各国著名都市的时间同时闪动——世界仿佛一下变小了。
新楼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作为全国科技情报文献中心、检索中心和研究中心,馆内藏有科技文献478万册,科技影视片3100部。7个阅览厅可同时容纳千余读者。
踱过休息大厅,是实物样品展厅。这里体现了科技情报中心与图书馆的一个主要区别。根据国内厂家需要而从世界各地搜集的2000多种民用实物样品,个把月前还散在域外,现在则静静地等待着行家的青睐,产生直接的社会物质财富。样品小至钮扣,大到浴缸煤气热水器,琳琅满目。情报所的同志说:过去的一些传播媒介愿意讲新产品在“一无图纸,二无样品”的情况下诞生。这种宣传,有时就抹煞了情报部门的功绩,而且淡化了人们的情报、信息意识。从主人递给我们的资料中可以看到,类似三折伞、特效粉刺露等几百种新产品,都得利于情报所的实物情报,很多厂家还因此“死而复生”。
情报中心与图书馆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刻意求新——信息的新。作为全国的检索中心,情报所引为自豪的是拥有4套与世界上5个著名情报系统相联的终端。在前一阶段的运行中,它向用户提供了上万个问题的咨询服务,每10分钟只收费200元左右。随着操纵者指头的飞动,显示屏幕上出现了国外收集的李鹏代总理的资料,出现了世界羽绒贸易的详细情况,还有每15分钟更新一次的世界各地最新新闻……在我们即将离开时,主人高声介绍说,从这里,可以检索到全世界80%已经编入计算机网的情报。
哦!在小小的显示屏幕上,世界也不大。
还有可随时还原复印的缩微阅览、正在建数据库的计算机站,地下室正接收国际通讯卫星的转播,旷大的拍摄厅里将继续摄制“星火科技”电视节目……世界各地的科技信息汇向这里,又输向祖国各地。中国的信息也将从这里发向世界。
(本报北京3月11日讯)(附图片)
图为新建成的中国科技情报所大楼。
图为情报所大楼内的外文期刊阅览厅。本报记者 王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