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自强不息的毛里求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2
第6版(国际)
专栏:毛里求斯通讯

自强不息的毛里求斯
杜晖 徐植
每次访问毛里求斯,我们总是被那湛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绿色的甘蔗园和火红的金凤花树所陶醉,更为这个国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建设成就所感动。
20年前,1968年3月12日,毛里求斯升起了红、蓝、黄、绿四色旗,宣告成为英联邦中的一个独立国家。这个被浩瀚的印度洋包围的多民族小国,面积仅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缺乏资金与技术。然而,勤劳智慧的毛里求斯各族人民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经过2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初步摆脱了贫穷落后和依赖单一的蔗糖收入的局面,成为非洲独立国家中的佼佼者。
据毛里求斯官方1987年最新统计,国内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已达1600美元,全国职工的平均月工资达220美元,通货膨胀率已降到1%以下。从1985年以来,经济增长率每年都保持在6%到7%。目前,这个国家的国内市场稳定,对外贸易好转,财政赤字下降,国际支付改善,外汇储备增加,社会总投资增长。这一切表明:毛里求斯的经济是发展了!
然而,以往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独立不久,毛里求斯也曾有过黄金时期:国际糖价看好,旅游人数上升,出口加工区开始发展,城乡建设业蒸蒸日上。面对这次经济起步,当时一些领导人过分强调了社会福利事业,而忽视制定应付不利形势的长远发展战略,以致国际市场后来出现糖价猛跌、油价暴涨时,毛里求斯就陷于无力对付的被动境地。
毛里求斯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压缩与控制消费的措施,迅速而果断地调整经济。对传统的糖业生产,在基本保持甘蔗产量和出口收入的前提下,着重开展甘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提高甘蔗单位面积产量,腾出土地大搞多种经营。这种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效益,1987年,除了保证国家对糖的需求外,多种经营又增产,玉米、土豆、蒜头、洋葱、蔬菜、水果等,有的满足了本国的部分需要,从而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外汇;有的已达到自给,甚至可以出口。私人投资发展畜牧业也受到政府鼓励,因而牛、羊、猪的存栏数不断增加,1987年,肉类和乳制品自给率已达12%。
开辟出口加工区,是毛里求斯经济发展的另一特色。1987年,这个国家出口加工区工厂已经有530家,职工9万人,出口总额67亿卢比(1美元约合13卢比)。从而使加工区的出口收入毛值超过了糖的出口总值,标志着毛里求斯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毛里求斯的大海、阳光和沙滩,具有无穷的魅力。独立后的毛里求斯政府,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国内外私人投资,兴建适合各种游客不同兴趣和经济能力的旅游设施,在贷款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同时,增添新客机,开设新航线,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1987年,毛里求斯举办第一届国际海洋节,获得很大成功。这一年,来毛里求斯的旅游者达到21.3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收入约16亿卢比,创历史最高纪录。为了迎接旅游业发展新高潮,政府投资8.5亿卢比,扩建普莱桑斯国际机场。
中国和毛里求斯的经济合作在日益发展。中国政府本着发展南南合作的精神,向毛里求斯提供贷款,帮助新建了面积为15150平方米的航站大楼。这座现代化航站大楼,已于最近正式投入使用,它将为毛里求斯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毛里求斯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独立了的人民,即使国家小,资源少,只要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采取适合国情的发展战略,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才智,建设一个繁荣发达的新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