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对多梦年华的深深理解——电视剧《中学生变奏曲》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2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对多梦年华的深深理解
——电视剧《中学生变奏曲》观后
路易
目前,直接反映中学生生活的文艺作品可以说是寥若晨星。即便出现了几部影视作品,也大都是从社会学角度表现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早恋”、“犯罪”等现象,因而对中学生来说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学生生活”。最近,重庆电视台拍摄了一部直接反映中学生生活,比较深刻地表现中学生心理的电视剧《中学生变奏曲》。
中学时代是最富幻想最多梦的,因而中学生的生活总是充满各种奇美色彩,中学生的心理与行为方式也与成年人大不相同,有时甚至是超常的。要表现中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就应该注意到这种“多梦”的特点,通过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去发现奇美色彩后面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学生问题。《中学生变奏曲》表现了中学生生活的多侧面,学习、友谊、情操;学校、家庭、社会;周围环境、个人心理,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忧郁与困惑,又有对理想与幻想的憧憬与追寻。在这些平常而又带有“梦”味的表现中,编导者发现了另一种“倾斜”。比如,剧中的黄翔是一个学习相当好的学生,他从心里喜欢同班女生李燕,他在日记本里给她写了充满友谊的诗和信,可是李燕却瞧不起他,说他是书呆子。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书呆子,他有意考低分,他甚至悄悄离家出走,去寻找李燕想象中的西双版纳蝴蝶。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中学生早恋吧。但该剧编导却从中引发出另一种思考:美好个性与情感的自然生成人皆有之,不要把正常的人类情感当作精神垃圾来对待,否则才是我们的悲哀。剧中以黄翔的父亲为代表的那些成年人好心办了错事,他们只知道一味强迫孩子追高分,无视个性与情感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结果孩子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与家长之间的情感距离却变得越来越远。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忧虑:对于中学生,“情感的失落”远比“早恋”更为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则需要克服人们在观念上、心理上、感情上的各种障碍,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该剧编导选择“朦胧感情”作为沟通与中学生心灵交流的契机,这无疑是该剧区别于同类题材作品的独特之处。
《中学生变奏曲》另一个较独特的地方是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的和谐统一。编导者以诗的韵律、变奏曲的节奏为中学生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形式基调,因而使作品的整体风格呈现诗意性、跳跃性、流动性的特点。表现手法上充分发挥影视艺术的特殊语汇,使编导者的思想意图得到具体、形象、丰富、生动的艺术体现。全剧大量运用回忆、倒叙、闪回的叙述方法,尽管稍显零乱,但对体现诗意风格的跳跃、流动特点还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该剧的缺憾恰如优点一样明显:黄翔的父亲简单了,缺乏代表性;许玲和那位男教师是多余人,图解导演意图;老教师的形象不尽如人意,倘若再复杂些就好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