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敢于面向国际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3
第7版(国际)
专栏:

敢于面向国际竞争
海子
浪潮,激烈的竞争浪潮,逼使意大利许多大中小企业在逆境中顶风搏浪,把面向国际、开拓新市场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出路。
米兰雄心勃勃的大企业家西尔维奥·贝尔鲁斯科尼向欧洲发出挑战,要在未来几年成为“欧洲电视、电影、广告、新闻领域的主角”。他估计,1992年的西欧电视广告费将高达417亿美元,按目前他的电视网的扩张势头,他有信心“把西欧电视广告很大一部分拿到手”。几年前,人们在意大利还很少听到他的名字,可现在,他的菲宁韦斯特公司已名震大西洋两岸。他的3个电视台面目日新月异,覆盖面早已普及全国,成了同3个国家电视台势均力敌的对手。在法国,他设立了电视“5台”,在西班牙、西德等国开设电视台的谈判正在加紧进行。他说:严峻的现实逼着我们一切都要瞄准国际市场。
菲亚特集团去年大走红运。它在意大利、巴西、波兰等国生产的小汽车超过200万辆。集团总营业额约317亿美元,盈利额在世界10大汽车集团中仅次于美国的两家而名列第三。集团董事长阿涅利在董事会上说,红运没有秘诀,是靠菲亚特人的勤奋、创造力、革新精神得来的。他强调,在今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菲亚特只有用自己的财力资源和改革精神确定国际战略目标,才能坚定地面向欧洲,面向世界。
去年由于美元下跌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意大利创汇率最高的纺织服装业在国外少做了8.4亿美元的生意。这一警钟唤醒了意大利大小企业家,许多厂商准备以增加投资、研制新技术、加速结构改革的新战略打入国际市场。意大利最大毛纺中心皮埃拉市的洛罗·比亚那公司,不久前购买了美国一家骆驼绒工厂,从而实力大增。可是它也怕竞争,公司负责人认为,“公司的前途在于国际化,到最经济合算的地方去办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以优越条件赢得竞争”。公司在非洲、香港开设的毛线厂越办越兴旺,目前正在寻找新的合资对象。意大利纺织财政集团董事长马尔科·里韦蒂对在中国、西德、美国等国投资建厂表示了浓厚兴趣,他说:“我的产品都是国际的产品,哪里最优惠,我就去哪里。国际市场既冒风险,也给我机遇。”
贝内通兄弟公司是靠面向国际市场起家的大众服装公司,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小厂,人们当然更想不到靠一家人浸透着血和汗的努力,竟然迅猛发迹,横扫欧美市场。目前,它在西班牙、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办了服装厂,在60个国家开设了4500家商店。自1986年以来,平均每天新开两个商店,在竞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公司常务董事帕尔梅里认为,贝内通争夺市场的“秘方”是“国际化、灵活性”。这家公司大,但不摆任何架势,经营高度灵活,哪怕小批订货都乐意接受。贝内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积少成多,涓涓细流,汇成江海”。
在被誉为“金银首饰之都”的维钦察,有一家极为普通的首饰厂,只有25个雇员,每年加工400公斤黄金,金首饰品种多达1200种。老板说,产品的80%畅销美国、西德、法国等国外市场,他的经营之道是千方百计满足顾客的任何要求,不受成品造型与订货数量的限制。他认为,高质量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哪怕一件金器,“也是最好的广告”;“我用我的行动做广告,一个美国人前来订货,满意而归,他会在大洋彼岸一传十,十传百,当义务宣传员。时间长了,不愁生意萧条”;“面向国际,最重要的是从质量上取胜……”。在维钦察,类似这样的金银首饰小厂多达1000家,这里的人都有面向国际市场而不知疲倦的经营头脑,这大概也是意大利的金银首饰誉满全球的一个奥妙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