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雪花”的“傻子”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4
第4版(经济)
专栏:

“雪花”的“傻子”精神
本报记者 李茜
生产雪花电冰箱的北京雪花电器公司,今年初买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改造成维修服务中心,总共投资达400万元,占1987年公司留利的1/3。它给北京地区的60多万用户带来了方便。
有人议论说,这是在干傻事!雪花电冰箱是全国名牌产品之一,销售十分紧俏,1987年生产了近20万台,求购者还要凭票才能买到,干嘛要在冰箱畅销的“黄金季节”去干这种花大钱却无利可图的傻事?
雪花电器公司总经理田亚文笑笑对记者说,如果这算“傻事”,去年我们还干了好几件。他举了两个例子:
——雪花冰箱厂共有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但产品不愁没销路,只要多生产就能赚大钱。可是,公司领导认为,只顾眼前赚钱,不能确保质量稳定,是短期行为,早晚会搞得声名狼藉,砸了牌子。他们抓住1987年提前完成全年产值、产量、利税计划的有利时机,下决心把这条生产线停下来,进行技术改造。结果停产3个月,少生产冰箱2.4万台,影响利润近300万元,但提高了产品质量,为企业增加了后劲。
——1987年夏季,全国许多大百货商场和家电销售商店,纷纷催要电冰箱;这个厂的许多维修部也来电报、电话告急,要求发运维修冰箱用的压缩机。压缩机是冰箱最关键的部件,要花外汇进口,调给维修服务部一台,就意味着少生产一台电冰箱。如何处理眼前这两种需要呢?厂领导果断地决定:给各维修点增拨压缩机500台。全厂为此停产一天,虽然损失了40万元利润,却让500个雪花用户的冰箱在炎热的夏天正常开动起来。1987年,公司共供给各维修服务部压缩机18899台,保证了维修需要。
田亚文说,强化质量意识和加强售后服务,不仅是对用户负责,也是竞争的需要。在全国冰箱生产能力逐年猛增,很快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将来冰箱生产厂家角逐的焦点不再是数量,而是质量、品种和售后服务。用户对谁的产品信得过,谁在竞争中就能获胜。
“雪花”是我国最早的电冰箱,目前在社会上的保有量已达百万台,其中用户使用了5至10年的就有数十万台,它比起近几年新投产的电冰箱厂,维修任务要大许多倍,稍有懈怠,即将损害产品的信誉。所以,雪花公司抓售后服务是远见卓识。
据了解,雪花电器公司把今年定为“用户年”,逐步以登门服务代替等客上门,千百名职工像纷纷扬扬的雪花,把为用户服务的精神撒向千家万户,他们征求用户意见,进行使用常识的咨询服务,遇有小毛病立即修理,大毛病帮助联系维修。用户称赞他们:冰箱畅销,尾巴不翘,服务周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