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浅论收紧信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4
第5版(理论)
专栏:

浅论收紧信贷
李守荣
收紧信贷,控制货币供应量,调整贷款结构,是稳定物价、稳定和发展经济、使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知道,由国民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拉动物价上涨,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住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势头,势必进一步拉动物价上涨,给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造成困难。另一方面,在银行信贷工作中,每年投到社会上的现金和转帐货币,构成当年的现实货币供应量。它们都是在银行的资金运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控制货币供应量,也就是控制银行的资金运用量。而银行资金运用量的95%左右是银行贷款,从根本上讲,控制货币供应量就是要控制住银行社会贷款总量。所以,今年国家采取收紧信贷的政策,以加强宏观控制,稳定物价,稳定和发展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使收紧信贷政策取得预期的效果,主要应当运用经济办法,实行间接紧缩手段。具体来说,我们认为,通过调节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贷款额度,以及调整专业银行(包括其他金融机构,下同)向中央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率,是当前收紧信贷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机制还不健全,相当多的企业缺乏内部自我发展能力,不少企业只负盈不负亏,一旦发生亏损就设法向银行贷款。一些企业不仅流动资金统统由银行包下来,甚至连工资、税金也用贷款支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全面调高银行贷款利率手段来控制信贷,非但对企业没有多大的约束力,相反,还因为现行企业利息支出要打入产品成本,提高利率便会加大成本,到头来势必影响财政信贷的综合平衡。所以,选择控制中央银行贷款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间接控制手段,釜底抽薪,是当前收紧信贷较好的途径。
运用这种间接调控手段收紧信贷,中央银行能够根据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状况的要求,及时、灵活地调节贷款额度,把社会信贷总规模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不致忽紧忽松,上下摆动,有利于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另外,通过强化这种间接调控手段,中央银行对专业银行安排的信贷收支计划,不包资金供应,有利于调动专业银行的积极性。专业银行通过大力组织存款、发行各种债券等渠道,发展多种社会融资形式,面向社会筹措资金,扩大资金来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
为了确保收紧信贷政策的实现,当前首先要正确认识收紧信贷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有人担心收紧信贷会导致生产萎缩,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其实不会发生这种状况。1985年至1987年针对信贷失控,紧缩信贷,工业生产仍保持两位数字的增长速度。这个事实说明,只要方法得当,工作细致,紧缩信贷不仅不会导致经济萎缩,而且会有利于经济均衡、协调地发展。
其次,在控制贷款总量的同时,要重点搞好信贷结构调整。近几年,银行信贷资金供给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经济的增长,其中工业流动资金占用水平,1987年与1984年相比,生产100元产值的流动资金占用量增加54%,定额流动资金中的产成品资金增加87%,但企业仍然喊资金供应紧张。这表明,问题不仅是资金总量供应不足,更值得注意的是资金结构不合理。所以,收紧信贷的关键是调整结构,应该坚决实行“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信贷原则,对企业进行评估、分类排队。对产品畅销、信誉良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优先贷款支持;对那些产品滞销、经营不善、信誉差的企业,收紧贷款,促其转化;对盲目建厂、生产质量低劣产品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促其整顿。为此,银行必须建立健全贷款监测制度和企业信誉评估制度。事实证明,只有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全面考察,调整贷款结构才能有的放矢,收到成效。
第三,收紧信贷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货币信贷问题是国民经济状况的综合反映。近几年许多地方、部门以及企业都争着上建设项目,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膨胀,这是造成信贷规模过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各级政府、企业、单位应该通力配合,进行综合治理。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资金供求关系,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使收紧信贷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达到预定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