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上海经济区一些城市总结经验教训 从抓“菜篮子”转向抓“菜园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15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经济区一些城市总结经验教训
从抓“菜篮子”转向抓“菜园子”
据新华社上海3月14日电(记者张传宣、吴克强、刘小宁)今年春来早,上海经济区城乡的万顷菜园子更是绿波荡漾,春意浓浓。不少城市从抓“菜篮子”转向抓“菜园子”,使蔬菜和禽、蛋、肉等农副产品供求紧张的形势开始好转。
记者在福州市欣喜地看到,元旦以来该市几十个大中农贸市场主要蔬菜品种的零售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0%到50%左右,还向全国50多个城市调出近20个品种的精细菜1000多车皮。货足价廉,城市居民叫好,郊区菜农也叫好,一齐称赞市政府真正关心“菜园子”了:在市郊、县新建200多个蔬菜基地;采取合同定购形式建立5000多亩蔬菜“三线基地”以保节日和淡季的蔬菜供应;新规定“凡郊区菜农每发展一亩新菜地,市里即发给‘新菜地建设费’”,并保证按合同平价供应菜农粮、油、化肥、良种等。
从抓“菜篮子”转向抓“菜园子”乃至“猪圈子”,大力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这是上海经济区不少城市领导部门学习贯彻十三大精神后的一个明显变化。近两年城市农副产品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各省、市领导频频深入市场,为抓“菜篮子”伤透脑筋,地方财政也对中间经营环节和城市居民给予巨额补贴。谁知,资金补贴越补越多,经营环节“亏损”却越来越大,城市居民呼声越来越响,市场上菜、肉越来越少。十三大报告中关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论断,使不少市长醒悟到:光考虑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抓“菜篮子”而忽视生产者的承受能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有从抓“菜园子”、“猪圈子”入手,切实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才是解决“菜篮子”难题的关键。
拥有1200万人口的上海市,需要从外地大量调进猪和肉,产区一卡脖子,上海就显得更为紧张,去年底,市政府重新修订了鼓励郊区多养猪等政策,很快出现仔猪行情走俏、肥猪出栏上升的好形势。
杭州市则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上着眼,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头,努力建立城乡利益相配套的运行机制。例如这个市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生猪收购价格由每50公斤119.5元提高到140元,与这项措施相配套,决定同时在市区适当提高猪肉、鲜蛋、豆制品销售价格和对每个职工每月“明补”10元,由企业支出,列入成本。又如这个市的市政府引导市民认识:“菜园子”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才行,号召市区各行各业各部门支援郊区的副食品基地建设,于是城乡联合兴建副食品基地的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